赪来鲂尾如游釜,怒到蛙声直为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成天(chéng tiān)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国人(guó rén)的意思:指中国人民,也可泛指一个国家的人民。
举家(jǔ jiā)的意思:带着全家一起离开或迁徙。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杞人(qǐ rén)的意思:形容杞人虑天,无事生非,过分忧虑。
肉食(ròu shi)的意思:指吃肉的人,泛指享受物质享受或富贵人家。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辱国(rǔ guó)的意思:指侮辱国家的形象、损害国家利益。
上事(shàng shì)的意思:指能够处理事务、办理事情的能力和智慧。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蛙声(wā shēng)的意思:指平凡而不起眼的声音或言语。
往日(wǎng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以前的时光
未便(wèi biàn)的意思:不方便,不便利
中看(zhōng kàn)的意思:形容程度不高,只是尚可。
自宽(zì kuān)的意思:自我宽容
纵然(zòng rán)的意思:即使,尽管
- 鉴赏
这首诗《感事》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辱国人争嗤肉食,不才我亦厌儒冠”,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偏见与歧视。“辱国人争嗤肉食”描绘了社会上对吃肉行为的贬低与嘲笑,“不才我亦厌儒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为读书人的自我反省与厌倦,暗含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
颔联“赪来鲂尾如游釜,怒到蛙声直为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反思。赪(红色)与鲂(鱼名)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而“怒到蛙声直为官”则以蛙声喻指社会的喧嚣与混乱,暗示了权力与利益的争夺导致的社会动荡。
颈联“往日几成天上事,举家疑是梦中看”,诗人将过去美好的事物比作“天上事”,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通过“举家疑是梦中看”的描述,暗示了家人对于当前生活的不确定与迷茫,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切忧虑。
尾联“纵然沟壑平生志,未便杞人强自宽”,诗人以“沟壑”象征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理想的态度。然而,“未便杞人强自宽”则在肯定个人追求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乐观,暗示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担忧与对未来的审慎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复杂感受,以及在困境中仍保持理想与希望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