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殉终无觉,鸲跦且未安。
临筵愧先志,虽暑亦生寒。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毅所作的《中元祭后感书(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道被误解和扭曲的感慨,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追求忠孝也可能被人利用,从而质疑历史的真实可信。诗人通过"逃名宁得已"表达对名誉逃避的无奈,"吞泪几曾乾"则揭示了内心的苦涩与坚韧。"鼠殉终无觉"暗指小人物的牺牲往往不被察觉,"鸲跦且未安"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不安与困惑。最后,诗人面对宴席,因未能实现先人的遗志而感到惭愧,即使天气炎热,内心也充满寒意,反映出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沉反思。
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
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
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
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
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
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
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