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士卧蓬蒿,悽怆恒鲜欢。
饥乌噪檐侧,哀猿号树端。
凋彼萧与藿,曷以供朝餐。
苟无邓通钱,莫弹贡禹冠。
安足(ān zú)的意思:满足、足够
朝餐(cháo cān)的意思:指早餐,也比喻一切生活的起点或基础。
邓通(dèng tōng)的意思:指能够与人交往、沟通自如,善于交际的能力。
伐檀(fá tán)的意思:伐檀指打倒檀木,比喻推翻暴政,除去弊端。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流光(liú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亮流动、闪烁不定。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努力(nǔ lì)的意思:用心力去做某事,不懈地付出努力。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竖儒(shù rú)的意思:形容人有傲慢、自负的态度和行为。
树端(shù duān)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能力在某一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极限。
下土(xià tǔ)的意思:指下葬,埋葬。
旭日(xù rì)的意思:旭日指旭日东升,形容日出时太阳初升,光辉耀眼。引申为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时代的到来。
玄云(xuán yún)的意思:指神秘而难以捉摸的事物或人物。
严霜(yán shuāng)的意思:形容严寒的冬天。
夜严(yè yán)的意思:指夜晚非常严寒。
一经(yī jīng)的意思:一旦经历过某种事件或情况后,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这首明代张元凯的《杂拟诗六首(其五)》描绘了一位身处贫贱之中的士人形象。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主人公的困苦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凄凉。"有士卧蓬蒿",以蓬蒿象征其居处的简陋,暗示了人物的落魄;"悽怆恒鲜欢",直接表达了士人的悲苦心境,鲜有欢愉。
"饥乌噪檐侧,哀猿号树端",借乌鸦的饥饿叫声和哀猿的悲鸣,渲染出环境的凄凉,也反映出主人公的饥饿和孤独。"玄云被旭日,下土流光寒",运用对比,旭日的温暖与大地的寒冷形成反差,象征着希望与现实的差距。
"昨夜严霜飞,林中木叶乾",进一步描绘了严冬的残酷,连树叶都干枯凋零,暗示生活的艰难。"凋彼萧与藿,曷以供朝餐",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食物匮乏的忧虑,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苟无邓通钱,莫弹贡禹冠",邓通钱是古代富有的象征,贡禹冠则是清贫的标志,这里借典故表达出主人公渴望财富改变现状的愿望。"锻羽如栖鸡,努力空伐檀",比喻自己像劳累的鸡一样辛苦劳作,却难以获得实质的收获。
最后两句"一经令人老,竖儒安足叹",揭示出读书虽能增长知识,但并不能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感叹学问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改善,从而深化了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刻画了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艰辛的深深感慨。
桂之树,枝叶一何纷披。托根三山阳,流辉南海湄。
隆冬霜露常不衰,扳桂之枝仰母慈。
云衣霓带皇所绥,荣光炜煜无休期,丹穴之鸟将来仪。
桂之树,其实何离离。
惟母有子载以驰,南觐上元西瑶池。
鸤鸠均平巢树枝,岭海之氓饱而嬉,非母之德嗟何为。
猗桂树,寿无极,长江如虹流不息。
踆乌之飞矫其翼,何以寿母此其匹,于万斯年保贞吉。
羽檄起边庭,夜火沉秋柝。
六月犹出师,连营亘沙漠。
虽收瀚海功,未极西山瘼。
丈夫徇国心,安能处其薄。
努力宣令猷,康屯运奇略。
卿云睹轮囷,欃枪见清廓。
马多却走馀,民有康衢乐。
王道喜清夷,书生守藜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