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曛犹满川,台上峭凉美。
但见升岭巅,谁知涌海底。
策马共月行,登舟共月止。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策马(cè mǎ)的意思:策马指的是骑马快速行动的意思。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方明(fāng míng)的意思:指道路明亮,光明正大。
高斯(gāo s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更鼓(gēng gǔ)的意思:更加努力,更加奋发。
过望(guò wàng)的意思:期望过高,超出实际可能。
海底(hǎi dǐ)的意思:指深海的底部,也用来比喻事物隐藏的地方。
昏黄(hūn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线昏暗,色彩暗淡。
即景(jí jǐng)的意思:即刻看到的景象。
朗照(lǎng zhào)的意思:明亮照耀,光明正大
清概(qīng gài)的意思:清楚明白,了解透彻。
青雀(qīng què)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才,也可指美丽而聪明的女子。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山容(shān róng)的意思:指山的形态和容貌,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风采。
时方(shí fāng)的意思:时刻、时候
水态(shuǐ tà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变化无常、不稳定。
望月(wàng yuè)的意思:指对月亮的向往和思念,也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无厌(wú yàn)的意思:不满足于已有的,贪得无厌
夕曛(xī xūn)的意思:夕阳的余晖
先见(xiān jiàn)的意思:预见未来,具有预知能力。
砚匣(yàn xiá)的意思:指用来装载砚台的盒子。
银蟾(yín chán)的意思:指月亮。形容月亮的明亮光彩。
欲得(yù de)的意思:欲望得到。
月上(yuè shàng)的意思:指夜晚时分,月亮升起到中天的时候。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山台之上等待月升的过程,以及月下乘舟览景的情境。首句“过望月上迟,高斯先见矣”以时间的推移和高处的视角,预示了月亮即将升起的景象。接着,“因之事登山,台更高山耳”则表达了诗人为了更好地观赏月升而选择登高望远的行动。
“欲得乃无厌,人情率如此”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永无止境的心理状态。接下来的“夕曛犹满川,台上峭凉美”描绘了夕阳余晖洒满大地,山台之上却显得格外清凉宜人的画面。随着“少坐渐昏黄,东方明渐始”,夜幕降临,东方逐渐泛白,预示着月亮即将出现。
“但见升岭巅,谁知涌海底”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月亮从山顶缓缓升起,仿佛从海面涌出的壮丽景象。此时,“是时方戌刻,更鼓犹未起”点明了时间,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深沉。最后,“清概不可孤,当并揽山水”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清雅之感与山水融为一体的心愿。
“策马共月行,登舟共月止”描绘了诗人骑马或乘舟与月同行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之美。结尾“青雀不觉动,银蟾益如洗”以生动的比喻,形容月光如同清澈的泉水般明亮纯净。“懋勤供砚匣,即景探其理”则体现了诗人不仅欣赏美景,更在其中寻找灵感与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月升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月下乘舟览景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