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常以止乐,分不以止辱。
多君止名庵,止健大人独。
布服(bù fú)的意思:穿上朴素的服装,表示节俭、朴素。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大人(dà rén)的意思:成年人,指年龄较大的人。
茅舍(máo shè)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适口(shì kǒu)的意思:适口指的是食物的味道合口味,也可以用来形容言辞、文章等符合大众的口味。
食味(shí wèi)的意思:指对食物的味道有一定的品鉴能力,也泛指对事物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玩色(wán sè)的意思:指人在言语、行为中追求炫耀、卖弄风骚的态度和行为。
小隐(xiǎo yǐn)的意思:隐藏、掩藏自己的行迹或真实意图。
行止(xíng zhǐ)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举动。
躁进(zào jìn)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急躁,缺乏耐心和思考。
造次(zào cì)的意思:指言语或行为冒失、鲁莽,不顾后果。
知足(zhī zú)的意思:知道满足,知道知足常乐。
知止(zhī zhǐ)的意思:知道适可而止,懂得分寸,不过分或过度。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名为《止轩为人赋》。诗中倡导了一种“知止知足”的生活哲学,强调了适度与平衡的重要性。
首句“躁进莫若止,知止即知足”开篇点题,提出在追求进步时,适时停止才是明智之举,达到知足的状态。接着,“食味止适口,玩色止阅目”,通过饮食和观赏的角度,说明满足于适宜的享受即可,不必过分追求。进一步,“小隐止茅舍,粗煖止布服”,指出居住和穿着应简单舒适,不必过于奢华。随后,“言止罔造次,行止谢欺覆”,强调言语和行为应谨慎,避免轻率和欺骗。最后,“心常以止乐,分不以止辱”,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及对待荣誉与耻辱的态度。而“多君止名庵,止健大人独”则以“名庵”为喻,赞扬了那些能够坚守自我,过着简朴而充实生活的智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阐述了“知止知足”的生活智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非物质上的奢华与过度追求。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论正哗。
安得骑鲸従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