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沾(bù zhān)的意思:不受某种影响,不与某物接触或关联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乘槎(chéng chá)的意思:乘槎是指乘坐木筏或木船过河,比喻借助他人或外力以达到目的。
关心(guān xīn)的意思:关心是指对他人的情况、需求或利益感到关注并给予关怀。
海外(hǎi wài)的意思:指海洋之外的国外地区。
澎湖(péng hú)的意思:形容波涛汹涌、水势澎湃的景象。
入境(rù jìng)的意思:指进入某个地方、环境或状态。
食货(shí huò)的意思:指以吃喝为目的的购物、消费行为。
挟纩(jiā kuàng)的意思:指利用别人的力量或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星轺(xīng yáo)的意思:形容星星闪烁的样子。
烟楼(yān lóu)的意思:指遗留下来的烟尘,比喻过去的事物或旧时的风俗。
远涉(yuǎn shè)的意思:指长途跋涉,跋山涉水,走远路。
重修(chóng xiū)的意思:指修复或恢复已经破裂或破损的关系,使其回到原来的良好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官员周芸皋在道光壬辰年春天访问澎湖,进行抚恤慰问的情景。诗人徐必观以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的韵律,表达了对周芸皋此次出访的感慨与敬意。
首句“澎湖粒久不沾喉”,形象地描述了澎湖远离大陆,物资稀缺,人们长期难以享受到食物的滋味。接着“致劳星轺海外游”则点明了周芸皋此次出访的艰难与重要性,他不远万里,跨越大海,来到偏远的澎湖地区。
“地隔沧溟劳远涉,书成食货待重修”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遥远和物资的匮乏,同时也暗示了周芸皋此行的重要任务——修复当地的生活物资供应,改善民生。
“人如挟纩风逾暖,公为乘槎夜未休”运用比喻手法,将周芸皋比作夜晚仍在忙碌的乘槎者,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不停止工作,表现了他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人如挟纩风逾暖”也体现了民众在得到帮助后的温暖感受。
最后,“入境关心问丰歉,停骖先上望烟楼”描绘了周芸皋进入澎湖后,首先关心的是当地百姓的粮食丰歉情况,表现出他深入民间、体恤民情的高尚品德。而“停骖先上望烟楼”则展现了他急于了解情况,不惜登高望远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颂了周芸皋的勤政爱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的期待与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