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年虚过了,方知僧里有唐生。
《送僧二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形神不灭:指人的精神和肉体永不消亡的哲学观点。
论:理论。
初成:刚刚创立。
爱马:喜爱的马。
乘闲:趁着空闲。
帝京:京城,这里指首都。
四十三年:指一段时间。
虚过:白白度过。
方:才。
僧里:僧侣之中。
唐生:人名,可能指诗人自己或认识的某位僧人。
- 翻译
- 形神不灭的理论刚刚形成,我喜爱的马匹在闲暇时进入京城。
四十三年的光阴虚度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僧侣中也有名叫唐生的人。
- 鉴赏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段成式的作品,收录在他的《送僧二首》中。诗中的“形神不灭论初成”表达了对佛教轮回观念的理解和接受,其中“形神”指的是肉体与精神,“不灭”则意味着即使身体消亡,但精神或灵魂是永恒不灭的。这一思想在佛教中有深刻的涵义,强调了内在自我的持久性。
“爱马乘闲入帝京”一句,则描绘出诗人送别僧人的情景。“爱马”指的是心爱的坐骑,而“乘闲”则是悠闲地骑乘,“入帝京”表明目的地是一座宏伟的都市——帝都。这不仅展示了当时交通工具和旅行方式,也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心情。
“四十三年虚过了,方知僧里有唐生”这句话中,“四十三年”可能是指时间的长短,或者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虚过了”意味着岁月匆匆,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迅速而不留痕迹。至于“方知僧里有唐生”,则是在表述诗人在很久以后才了解到寺庙中居住的僧侣名为“唐生”的事实。这句话也许反映了诗人的某种顿悟或是对友情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时间流逝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洞仙歌.赋榛实屏山所录
圆刚定质,混物非凡类。仁处其中静忘意。
任蝶蜂狂绕,燕雀喧争,心君正,惟取清白自治。
黄衣从澹泊,此个家风异,偶合阴阳弃神智。
怕旁人冷眼,嫌太孤高,樽俎地、聊许松梧同器。
待他日、山林不相容,请援手仙芚、要充仙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