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除水濈濈,竹暗藏幽亭。
有时带露归,濈濈身有青。
暗藏(àn cáng)的意思:暗中隐藏或蕴含着某种事物或信息。
人性(ré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天性、本性,也指人的品性、品质。
山童(shān tóng)的意思:山中的孩子,比喻不谙世事的人或幼稚的人。
双鹿(shuāng lù)的意思:指人的一对儿子。
俗客(sú kè)的意思:指平民百姓、普通人。
性灵(xìng líng)的意思:指人或物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或灵性。
驯扰(xùn rǎo)的意思:驯服和扰乱
岩隈(yán wēi)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峭立于峡谷之间的景象。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鹿景。首句“双鹿处岩隈”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隐秘的山林深处,两只鹿栖息在岩石的隐蔽之处,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接下来,“似有人性灵”一句,赋予了鹿以人的情感,暗示着它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与人类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神秘联系。
“山童自驯扰,俗客必心惊。”这里通过对比山中的孩童与世俗的访客,展现了鹿与自然环境的亲近与鹿对人的不同态度。山中的孩子或许早已习惯了与鹿相处,而世俗的客人则因鹿的存在而感到惊奇甚至有些惶恐,这种对比突出了鹿在自然中的自在与神秘。
“循除水濈濈,竹暗藏幽亭。”诗人接着描述了鹿所处环境的另一面——一条潺潺流水环绕,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座幽静的亭子。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鹿可能经常光顾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宁静的空间。
最后,“有时带露归,濈濈身有青。”这句话描绘了鹿在清晨带着露珠归来的情景,其身体上沾满了露珠,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表现了鹿的生活习性,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生命的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鹿及其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