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神 籁 谈 天 宋 /胡 仲 弓 曾 将 甲 子 问 群 生 ,来 向 人 间 说 五 行 。眼 底 精 神 虽 晦 昧 ,胸 中 造 化 却 分 明 。指 推 宝 历 八 千 数 ,时 弄 玉 箫 三 四 声 。袖 里 百 篇 题 品 尽 ,何 曾 识 得 一 公 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篇(bǎi piān)的意思:指大量的文章或作品。
宝历(bǎo lì)的意思:指珍贵的历史文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晦昧(huì mèi)的意思:
(1).昏暗,阴暗。 南朝 梁 吴均 《送柳吴兴竹亭集》诗:“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宋 梅尧臣 《日蚀》诗:“不觉有物来晦昧,团团一片如顽铜。”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七洲洋中怪异》:“一夜阴云晦昧,星月无光。”
(2).犹愚昧。《尹文子》佚文:“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悖。”《北齐书·文襄帝纪》:“彼当嗤僕之过迷,此亦笑君晦昧。”
(3).隐晦不明;模糊不清。 宋 张炎 《词源·清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涩晦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岁久,壁上霉迹隐隐成峰峦起伏之形……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甲子(jiǎ zǐ)的意思:甲子是指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中的一个单位,也表示六十年的周期。在成语中,甲子常用来表示长时间、久远的意思。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弄玉(nòng yù)的意思:玩弄美玉,指不懂得珍惜和保护珍贵物品。
篇题(piān tí)的意思:篇题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文章或作品的标题或题目。
群生(qú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生物或事物聚集在一起生存或繁衍。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识得(shí de)的意思:指能够认识、理解某种事物或情况。
四声(sì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的四种变化,即平、仄、上、去。
题品(tí pǐn)的意思:指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赞赏、鉴赏。
五行(wǔ xíng)的意思: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也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玉箫(yù xiāo)的意思:指音乐之声悦耳动人。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 注释
- 曾:曾经。
甲子: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六十甲子,代表时间。
群生:万物,众生。
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哲学概念,象征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
晦昧:暗淡不明,这里形容眼前景象。
胸中:内心,胸襟。
宝历:珍贵的历法,可能指天文历法。
八千数:极言其多,表示时间长久。
玉箫:玉石制成的箫,古代乐器。
三四声:象征性的数字,表达音乐的节奏。
袖里:衣袖中,暗指内心深处。
题品:写下的诗篇或作品。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这里泛指权贵。
- 翻译
- 他曾询问过宇宙万物的生命周期,来到人世间讲述天地五行的道理。
尽管眼前的世界显得模糊不清,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清晰无比。
他推算着珍贵的日历,数到八千多章,时不时地吹奏起玉箫,发出三四声悠扬。
他的衣袖里藏着无数诗篇,对那些达官贵人一个都不认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赠神籁谈天》,通过与神籁交谈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对宇宙自然法则的探索。首句“曾将甲子问群生”表达了诗人试图理解万物生长变化的宏大主题,而“来向人间说五行”则揭示了他借助五行理论解释世间万象的企图。接下来,“眼底精神虽晦昧,胸中造化却分明”暗示了虽然观察世界可能有所局限,但诗人心中的宇宙秩序清晰可见。
“指推宝历八千数,时弄玉箫三四声”运用数字和音乐元素,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宇宙的韵律,形象生动。最后两句“袖里百篇题品尽,何曾识得一公卿”则以谦逊的口吻表达了诗人专注于学问,不求名利,只愿探究真理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在修养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