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兰 亭 书 堂 宋 /刘 度 兰 亭 拟 金 谷 ,逸 少 比 季 伦 。史 臣 作 此 语 ,无 异 屠 沽 人 。君 看 兰 亭 墨 ,岁 久 迹 岂 陈 。当 时 本 嬉 戏 ,后 世 乃 见 真 。我 行 适 春 暮 ,及 此 禊 饮 辰 。墨 池 奏 环 玦 ,书 堂 暗 松 筠 。堂 有 有 遗 像 ,俨 坐 遗 冠 巾 。情 知 金 堂 仙 ,可 望 不 可 亲 。物 色 倘 见 之 ,欲 去 犹 逡 巡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冠巾(guàn jīn)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威风凛凛。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环玦(huán jué)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举止典范。
金堂(jīn táng)的意思:金堂指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比喻富丽堂皇、华丽壮观的场所。
金谷(jīn gǔ)的意思:指丰收的谷物或金银财富累积丰富。
可望(kě wàng)的意思:有希望实现的愿望或期待。
可亲(kě qīn)的意思:容易亲近、和善可亲
兰亭(lán tíng)的意思: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也指文人墨客的聚会。
墨池(mò chí)的意思:指人才聚集的地方,也用来形容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
情知(qíng zhī)的意思:情知指的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能够凭借直觉或经验去了解事物的本质。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史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历史上有才能有功绩的臣子。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松筠(sōng yún)的意思:松筠是指松树和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贞。
屠沽(tú gū)的意思:指以暴力手段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力。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物色(wù sè)的意思:寻找;搜寻
无异(wú yì)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嬉戏(xī xì)的意思:指玩耍、嬉戏、游戏等轻松愉快的活动。
禊饮(xì yǐn)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饮酒仪式。
逸少(yì shǎo)的意思:逸少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一个人非常聪明、才智出众。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注释
- 拟:模仿, 仿效。
逸少:王羲之的字。
季伦:石崇,西晋富豪。
史臣:史官。
屠沽人:市井小民。
迹:痕迹, 踪迹。
嬉戏:游戏, 欢乐。
禊饮:古代春季在水边举行的祭礼和宴饮。
环玦:古代玉器,象征权力或契约。
书堂:书房。
遗像:遗留下来的画像。
俨坐:端正地坐着。
金堂仙:指王羲之,因其书法如仙。
亲:接近, 亲近。
物色:景象, 风景。
逡巡:犹豫不决, 踌躇。
- 翻译
- 兰亭仿效金谷美,王羲之比肩石崇。
史官如是评说,犹如市井之人。
你可见那兰亭墨迹,历经岁月非陈旧。
当初本为游乐,后世方显其真谛。
我行至暮春,恰逢修禊饮酒之时。
墨池中似有环佩声,书斋暗藏松竹韵。
堂内有他的遗像,端坐如生,头戴冠巾。
深知他是仙人,却难以亲近。
若能偶遇其景,离去时仍会犹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兰亭书堂的怀念之情,通过对当时场景的描述和后世感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开篇即以“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设定了高远的意境,将兰亭与古代金谷相提并论,并将在场者与历史上的伟人相比较,显示出诗人对此地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将那些记录历史的人物看作平常,表明了诗人对于名誉和地位的超然。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这两句通过对墨迹的描写,强调了时间流逝与文化遗产的永恒性。墨迹虽历经年华,但其精神内涵依旧熠熠生辉。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则透露出一份淡定的智慧。在当时可能被视为游戏的人事物,在后来却显现出了其深远的意义。这种对历史的洞察力,是诗人特有的思考方式。
以下几句“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春日游历、水边饮酒、墨池奏乐、书堂幽静等,将读者带入诗人所构建的意境之中。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更是对兰亭书堂文化氛围的一种赞美。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此处“遗像”指的是历史人物或文人雅士的画像,“俨坐”则形容其神态庄严而安详。这两句通过对遗留物品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最后,“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兰亭书堂这一文化圣地的深切情感。他虽不能与古代文人相亲,但通过对物品的观赏,可以感受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气息。即便是要离开,也不忍心急遽离去,这种矛盾的情绪正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文化传承的眷恋与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