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朱晦庵注参同契》
《读朱晦庵注参同契》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神仙不注参同契,火候工夫得知

千古晦庵拈一语,可怜无及魏君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参同(cān tóng)的意思:指心灵相通,思想一致,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的关系。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火候(huǒ hou)的意思:指烹调或制作某种事物时的适宜程度或状态。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同契(tóng qì)的意思:共同达成协议或共识

无及(wú jí)的意思:没有能够比得上或超过的

鉴赏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读朱晦庵注参同契》表达了诗人对朱熹注解道家经典《参同契》的独特见解。首句“神仙不注参同契”暗示了即使是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也可能未能深入理解这部秘籍的精髓。次句“火候工夫那得知”进一步强调了修炼中的关键细节和实践的重要性,这可能是指道教修炼中的微妙步骤。

后两句“千古晦庵拈一语,可怜无及魏君时”中,“晦庵”指的是朱熹,他虽然在注解上有所贡献,但诗人惋惜的是,他的见解可能并未完全触及到原作中某些超越时代的深刻内涵。这里的“魏君”可能暗指原著作者魏伯阳,诗人认为朱熹的时代或许无法完全领悟其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朱熹注解的评价,既有肯定也有遗憾,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敬畏与探寻。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

世业嵩山隐,云深无四邻。

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晚日华阴雾,秋风函谷尘。

送君从此去,铃阁少谈宾。

(0)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0)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爱尔含天姿,丹青有殊智。

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

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

空令浣沙态,犹在含毫间。

一笑岂易得,双蛾如有情。

窗风不举袖,但觉罗衣轻。

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0)

小鸟篇上裴尹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

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

西城黯黯斜晖落,众鸟纷纷皆有托。

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远惧鹰鹯搏。

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

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鹪悴何人问。

绕树空随乌鹊惊,巢林只有鹪鹩分。

主人庭中荫乔木,爱此清阴欲栖宿。

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

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

(0)

赠张处士山人

萝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

每见俗人多惨澹,惟逢美酒即殷勤。

浮云心事谁能会,老鹤风标不可亲。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

(0)

洛下卜居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

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远从馀杭郭,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

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

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