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愿(bēi yuàn)的意思:悲愿是指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愿望,形容人心情沉重、愿望难以实现。
别是(bié shì)的意思:表示不同于寻常、与众不同。
从容(cóng róng)的意思:指态度镇定从容,不慌不忙,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等闲(děng xián)的意思:平常、平凡、无所事事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火聚(huǒ jù)的意思:指火势聚集到一起,形容事物迅速发展或变化。
金门(jīn mén)的意思:指权力、财富等非常重要的门槛或关口。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平地(píng dì)的意思:平地指的是没有任何障碍物或困难的地方,也可以指事情顺利进行或人处境安稳。
千钧(qiān jūn)的意思:形容重量或力量极大。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圣主(shèng zhǔ)的意思:指具有崇高圣洁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荼毗(tú pí)的意思:指人死后的火化仪式,也用来比喻毁灭、消亡。
愿力(yuàn lì)的意思:指人的意愿和力量。
直下(zhí xià)的意思:直接向下,形容某物或某人笔直地向下移动或下降。
主从(zhǔ cóng)的意思:主要指领导和被领导、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表示上下级关系明确,分工合作,各尽其责。
三世佛(sān shì fó)的意思:指人们尊称的佛陀,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道德光明。
- 鉴赏
这首诗以“悼楚石和尚诗(其二)”为题,出自明代诗人智及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与哲理,展现了对佛法深邃理解与对逝去高僧的深切缅怀。
首句“圣主从容问鬼神”,以“圣主”象征佛法的至高权威,通过“从容问鬼神”的情景,引出对佛法奥义的探讨。次句“当机一默重千钧”,强调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的重要性,如同千钧之力,暗示了佛法智慧的深远与力量。
“荼毗直下金门诏,火聚全彰净法身。”这两句描述了佛法中的涅槃过程,通过“荼毗”(火化)象征着灵魂的解脱,而“金门诏”则寓意佛法的启示与指引,火聚的景象彰显了佛法的纯净与庄严。
“平地惊翻三世佛,等闲瞎却一城人。”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佛法的影响力与震撼力,即使在平凡之地也能引发深刻的变化,甚至可能使整个城市的人们受到启迪或影响。
最后,“大悲愿力知多少,枯木花开别是春。”表达了对佛法无量慈悲与愿力的赞叹,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事物,如枯木,也能在佛法的照耀下绽放新生,喻示着佛法能赋予生命新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与艺术化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对楚石和尚的哀思,也传达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与普世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