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浥清凉台畔雨,气蒸师利窟中烟。
肥肪半摘林成塞,香脆生憎荚似钱。
齿牙(chǐ yá)的意思:指尖锐的牙齿,形容凶恶猛烈的攻击。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鸡苏(jī s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却很糟糕。
利根(lì gēn)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也可以指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凉台(liáng tái)的意思:指心情舒畅、无忧无虑的境地。
生憎(shēng zēng)的意思:遗憾、可惜
外禅(wài chán)的意思:指超出常规思考,离开尘世纷扰,达到超然境界的禅悟。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五荤(wǔ hūn)的意思:指中国古代饮食中的五种肉食,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和鱼肉。
曾累(zēng lèi)的意思:形容过去经历过的辛苦和努力。
这首诗《榆肉》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对榆肉这一食材的独特品味与感悟。
首句“何曾累尽五荤捐”,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传统饮食习惯的反思,暗示了对素食或特定食材的偏好。接着,“参得鸡苏物外禅”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参禅”概念,将品尝榆肉的过程比喻为一种精神上的修行,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春浥清凉台畔雨,气蒸师利窟中烟”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榆肉的食用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带来了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宁静。
“肥肪半摘林成塞,香脆生憎荚似钱”则从榆肉的口感和外观入手,生动地展现了其美味与诱人之处,同时也暗示了榆肉的珍贵与难得。
最后,“会取肉边诸菜味,利根应在齿牙前”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榆肉独特风味的赞赏,同时暗示了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应注重健康与营养的均衡,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榆肉这一食材的独到见解,更蕴含了对生活态度、饮食哲学以及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枢位,地维张,人于其间叙伦常。
五者阙一斯不可,上自朝廷下闺房。
岂止含齿并戴发,凡有血气秉彝良。
试看翩幡众羽族,接翼引队朝凤凰。
凤凰高据碧梧俨,临御君臣礼数何煌煌!
鸣鹤在阴其子和,仙音嘹亮松风长。
夫妇唱随谐琴瑟,双飞双宿双鸳鸯。
可怜鹡鸲至翾细,往来在原集复翔。
行摇雅有急难意,同气兄弟期相将。
缅彼新莺向春柳,金梭织翠为底忙?
闻声相悦求其友,临风百啭和笙簧。
感兹群鸟义可取,从明五教敷条章。
丹青之笔此足贵,等闲花草徒芬芳。
非惟满纸绚文采,良禽指点醒顽狂。
若人立志慕忠孝,须悬此图出入瞻玩无相忘。
《五伦图歌》【清·胤禛】天枢位,地维张,人于其间叙伦常。五者阙一斯不可,上自朝廷下闺房。岂止含齿并戴发,凡有血气秉彝良。试看翩幡众羽族,接翼引队朝凤凰。凤凰高据碧梧俨,临御君臣礼数何煌煌!鸣鹤在阴其子和,仙音嘹亮松风长。夫妇唱随谐琴瑟,双飞双宿双鸳鸯。可怜鹡鸲至翾细,往来在原集复翔。行摇雅有急难意,同气兄弟期相将。缅彼新莺向春柳,金梭织翠为底忙?闻声相悦求其友,临风百啭和笙簧。感兹群鸟义可取,从明五教敷条章。丹青之笔此足贵,等闲花草徒芬芳。非惟满纸绚文采,良禽指点醒顽狂。若人立志慕忠孝,须悬此图出入瞻玩无相忘。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9567c69250485d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