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闻 砧 有 感 唐 /吕 温 千 门 俨 云 端 ,此 地 富 罗 纨 。秋 月 三 五 夜 ,砧 声 满 长 安 。幽 人 感 中 怀 ,静 听 泪 汍 澜 。所 恨 捣 衣 者 ,不 知 天 下 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捣衣(dǎo yī)的意思:指人们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
静听(jìng tīng)的意思:安静地聆听。
罗纨(luó wán)的意思:形容衣裳华丽绝伦。
千门(qiān mén)的意思:指非常多的门派或流派。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五夜(wǔ yè)的意思:连续五个晚上。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云端(yún duān)的意思:指高处的云彩,比喻高远、飘渺的境界或理想。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中怀(zhōng huái)的意思:指心中有所怀念、牵挂或思念。
三五夜(sān wǔ yè)的意思:指夜晚的三五点钟,形容时间较晚。
- 翻译
- 无数华美的宫殿高耸入云,这里盛产丝织品。
秋天十五的夜晚,捣衣的声音响彻整个长安城。
深思的隐士心中感触,静静聆听,泪水涟漪。
遗憾的是,那些捣衣的人并未意识到天下的寒冷。
- 注释
- 千门:众多华丽的宫殿。
俨:整齐的样子。
云端:高入云霄。
罗纨:精致的丝织品。
秋月:秋天的月亮。
三五夜:十五的夜晚。
砧声:捣衣的声音。
满长安:遍布整个长安城。
幽人:隐居的人,深思者。
中怀:内心。
泪汍澜:泪水涟漪,形容泪流不止。
捣衣者:做衣服的人。
天下寒:天下的寒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洒落,城市中的砧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境。诗人通过对砧声的倾听,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下冷暖之感。
"千门俨云端"一句,以宏伟壮丽的景象开篇,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此地富罗纨"则点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繁华与奢侈,但这种外在的富贵并未带给诗人欢愉,而是转化为一种内心的空寂。
"秋月三五夜"一句,明确了时间背景,深秋之夜,月色清辉,恰如诗人的心境。"砧声满长安"则将视角拉宽,从个体感受扩展至整个都城,砧声似乎成为了连接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幽人感中怀"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而"静听泪汍澜"则表明这种波动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让诗人潸然泪下。泪水如溪流,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也包含着对世事的感慨。
最后两句"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则点出了诗人的深层次情感——他不只为自己的孤独与凄凉而感伤,更为那些在温暖中无动于衷、不知天下冷暖的人感到惋惜。这种对比之下的悲哀,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砧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