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杨。
农占晴雨纷如讼,历验原来亦鲜偿。
草虫(cǎo chóng)的意思:指志向不高,能力不强,处于低下地位的人。
孤注(gū zhù)的意思:孤注指的是在困境中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次冒险或决断上。
金官(jīn guān)的意思:指高官厚禄的官职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立秋(lì qiū)的意思: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结束,秋季开始。
末光(mò guāng)的意思:指太阳即将落下或刚刚升起时的微弱光亮,也用来形容事物即将结束或刚刚开始的状态。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原来(yuán lái)的意思:原本的样子,事情的真相,过去的情况。
早晚(zǎo wǎn)的意思:指时间迟早会到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在立秋这一天所作,表达了他对季节更替的感受和对农事的关心。首句“已识山中早晚凉”描绘了山中早晚的清凉气息,暗示了秋天的到来。接着,“今朝况复立秋当”强调了立秋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诗人以“如何午热为孤注”表达对午后炎热的疑惑,仿佛这突如其来的暑热是孤注一掷的短暂现象。他用“疑是金官让末光”比喻夏日阳光的减弱,如同金官(古代掌管天文的官员)在立秋之际让出了部分光芒。
“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扬”通过描写桐叶随风摇曳、落下,以及草虫鸣叫,展现了秋意渐浓的景象。最后两句,“农占晴雨纷如讼,历验原来亦鲜偿”,反映出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测晴雨,但这些经验往往并不能完全准确,体现了生活的不易和自然规律的复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立秋为契机,寓言于景,既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也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