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山(bàn shān)的意思:指山脚下或山的一半处。也用来形容位置不高、等级不高或程度不深。
不醒(bù xǐng)的意思:指人迷迷糊糊、不清醒的状态。
长笑(cháng xiào)的意思:长时间大笑,形容非常开心或非常滑稽。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家人(jiā rén)的意思:指亲属、家庭成员。
同游(tóng yóu)的意思:一同游玩、同行旅游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云顶(yún dǐng)的意思:指山顶或建筑物的最高处。
诸家(zhū jiā)的意思:指各个学派、各个学问领域中的专家、权威人士。
五千言(wǔ qiān yán)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极好。
- 注释
- 懒:懒惰,不愿。
访:拜访。
半山:半途的山。
云顶庵:寺庙名。
撑:划船。
一叶:小舟。
泛:漂流。
花间:花丛中。
渐觉:逐渐察觉。
同游:一同游玩。
少:减少。
桑下:桑树下。
何曾:曾经。
作宿:过夜。
古有:古代有。
刘伶:历史人物,以好酒闻名。
呼不醒:叫不醒。
卫玠:古代美男子,易疲劳。
共谁谈:与谁交谈。
五千言:指《道德经》五千字。
家人语:家常话,平实的语言。
误注:错误的注解。
聃:老子,即李聃,道家创始人之一。
- 翻译
- 懒得去探访半山的云顶庵,暂且撑着小舟在溪水南边漫游。
花丛中渐渐感到一同游玩的人少了,从未在桑树下过夜超过三次。
古人有刘伶喝醉了也唤不醒,现在却没有卫玠可以交谈共论。
五千字的经文如同家常话,我笑那些注解者对老子的理解有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厚后弟强甫韵(其十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古人故事的回味。
“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画面。诗人不急于访问位于半山腰的云端寺庙,而是选择乘坐一片树叶般的小舟在溪水中随波逐流,这种生活态度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花开满径的环境中感到与朋友共同遊历的时光越来越少,而那些美好的时刻(如在桑树下小憩)也变得难以重现,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故事,刘伶是战国时期的人,以酗酒闻名,而卫玠则是西晋时期的人物,以清高自守而著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中的友情和交流的无奈感受,以及对古人的向往。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自嘲和超脱。诗人将自己的五千言比喻为家庭内部的话语,而那些外界的评论和解读只不过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误会。这种态度显示了诗人对世俗评价的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和古人的怀念,以及对外界评论的淡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湘春夜月.蕉别
雨绵绵,伴君今夜凄然。
只剩一寸柔肠,都化作秋烟。
叶叶罗裙生翠,共海棠娇映,减甚芳年。
奈恩深故土,顿成小别,终是留连。
三更残月,窥帘弄影,别样姿妍。
何处魂销,酒盏送、惊鸿瘦影,直到窗前。
回廊隔住,料孤根、不隔三泉。
问覆鹿,向谁家梦里、天涯路杳,一任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