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补葺(bǔ qì)的意思:修补、整修。
灯窗(dēng chuāng)的意思:指灯火通明的窗户,比喻家境富裕、生活优越。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风潮(fēng cháo)的意思:指社会上出现的热潮或浪潮,形容某种思潮或风尚在社会上迅速流行。
扶持(fú chí)的意思:支持、帮助、扶助
排山(pái shān)的意思:形容庞大的力量或规模。
飘飖(piāo yáo)的意思:形容物体在空中飘荡摇摆。
七月(qī yuè)的意思:指夏天的七月,也可泛指夏季。
去年(qù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随宜(suí yí)的意思:根据情况随意决定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乡风(xiàng fēng)的意思:指乡村的风俗风貌,也指乡村的风气和乡土文化。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循序(xún xù)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条不紊
义理(yì lǐ)的意思:义理指的是道义、道理、道德规范等。它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理。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月朔(yuè shuò)的意思:指月初,月亮刚出来的时候。
- 注释
- 朔风:初秋的风。
潮:大浪。
蜃鳄:海市蜃楼和鳄鱼,比喻壮观景象。
亭:亭台。
宫:宫殿。
飘飖:摇晃。
补葺:修补。
灯窗:窗户。
粟廪:粮仓。
□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研义理:研究学问道理。
浙乡:浙江地区。
风俗:风俗习惯。
- 翻译
- 去年七月初秋时,狂风怒涛海浪高。
海市蜃楼显威势,宫殿或许不摇晃。
随意修补破旧窗,有序储备粮食仓。
志同道合研经义,浙地风俗依然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送丘正之海盐州教授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行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不忘初心的坚持。
"去年七月朔风潮,倒海排山蜃鳄骄。" 这两句写的是去年七月初一的狂风巨浪,海水倾泻,甚至连蜃(一种传说中的大蛤蟆能引起海啸)也被激起了。这是对自然力量的描绘,也隐含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亭□□□□□□,□宫未必尽飘飖。" 这两句中有字不清,但可以推测诗人是在描述某个亭子或院落的情况,可能是指亭中环境还算安稳,不至于被风暴完全破坏。这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对平静。
接下来的 "随宜补葺灯窗破,循序扶持粟廪□。" 描述的是诗人在生活中的自理自足,尽管环境艰难,但仍能及时修补破损的灯窗和仓库,维持生活的秩序。
最后两句 "□友一心研义理,浙乡风俗未萧条。" 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一致思想和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尽管外界可能有许多变迁,但浙江故乡的风俗还保持着纯净和简朴。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还透露出他对于友情、学问以及本土文化的珍视与坚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