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案牍(àn dú)的意思:指文书、公文等文件。
不通(bù tōng)的意思:不相通,无法交流或沟通。
池馆(chí guǎn)的意思:指池塘和宫殿,用来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
蠢蠢(chǔn chǔ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愚笨、迟钝。
登年(dēng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一定年龄,即将离世或已经去世。
丰登(fēng dēng)的意思:丰收,收成丰盛。
赋敛(fù liǎn)的意思:指以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勒索、敲诈等手段获取财物。
简少(jiǎn shǎo)的意思:简单而少量
闾井(lǘ jǐng)的意思:指一个地方人口众多,繁荣昌盛的景象。
岂伊(qǐ y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否定和不屑。
且喜(qiě xǐ)的意思:表示暂时满足,不再追求更多。
清闲(qīng xián)的意思:指安逸、宁静、无事可做的状态。
秋雨(qiū yǔ)的意思:秋天的雨。
施政(shī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统治者实施政策、管理国家事务的行为。
疏顽(shū wá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刚愎自用,不易改变。
下视(xià shì)的意思:低头看
潇洒(xiāo sǎ)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轻松自如,不受拘束
循良(xún liáng)的意思:循循善诱,引导人向善的行为。
偃卧(yǎn wò)的意思:指平躺着休息或睡觉,身体完全放松。
语言(yǔ yán)的意思:形容说话无聊、无意义。
政教(zhèng jiào)的意思:政治与宗教相结合
直下(zhí xià)的意思:直接向下,形容某物或某人笔直地向下移动或下降。
- 注释
- 高城:高大的城墙。
蠢蠢:形容人或动物蠢动不安的样子。
巴蛮:指古代巴蜀地区的百姓。
施政教:推行行政管理和教育。
尚:还。
通语言:懂得彼此的语言。
赋敛:征收赋税。
毕:完毕。
闾井安: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岂伊:哪里是。
循良化:遵循良好的教化。
赖此:依赖这个。
丰登年:丰收之年。
案牍:公文、文书。
简少:减少,简化。
池馆:池塘和馆舍,代指居所环境。
檐果落:屋檐下的果实掉落。
夕钟:傍晚的钟声。
林鸟还:林中的鸟儿归巢。
南亭:南方的亭子。
日潇洒:每天都很潇洒自在。
偃卧:仰卧,休息。
疏顽:形容人性格疏懒,不拘小节。
- 翻译
- 站在高高的城墙向下看,只见巴蜀之地的百姓蠢蠢欲动。
怎能在这里推行政令教育,他们却连语言都不通。
暂且欣喜赋税已收完,有幸听说百姓生活安定。
哪里是我们的德政感化了他们,其实是靠这丰收之年。
公文已经减少,池塘边的馆舍也变得清闲。
秋雨中屋檐下的果实掉落,傍晚的钟声回荡,林中的鸟儿归巢。
南亭每日都显得潇洒宁静,我悠闲地躺着,尽情享受慵懒的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完成征收秋季税赋后,心情舒畅地享受着自然景色的情境。开篇“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两句,通过远眺所看到的边陲民族形象,传达出诗人对远方异族生活的一种观察与感慨。
接着,“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表明尽管有治理和教育的愿望,但由于语言不通,存在着沟通上的困难。然而,“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则转而描写完成征税任务后的喜悦,以及对百姓生活安宁的庆幸。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良好治理带来丰收之年的期待和信心。随后,“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进一步展现了官府工作减轻后的清净与悠闲。
在“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中,诗人通过秋雨滴落、檐果成熟以及傍晚的钟声与归巢的鸟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最后,“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则是诗人在南亭中享受着慵懒自得的午后时光,心境十分悠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作为官员的职责感和治理愿景,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个人情感的释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少川兄贫悴甚见属求寓馆未遇好事者聊作诗以寄因以速之
我兄弱龄推了了,手不停披今发缟。
人中滞论能立判,笔下陈言皆力扫。
多如鸡蹠叹积学,大似牛腰看属藁。
败絮自拥不言寒,书床坐穴那知老。
逆旅无人识马周,除舍何当馆孙宝。
水波未合急相过,漱醪聊缓忧心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