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一去思堂》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一去思堂》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惠和(huì hé)的意思:和谐友善,互相帮助、理解和包容。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乐事(lè shì)的意思:指愉快的事情或欢乐的事情。

临人(lín rén)的意思:面对他人时表现得得体、得当。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弦歌(xián gē)的意思:形容音乐声或歌声悠扬动听。

相临(xiāng lín)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或人彼此相邻或相接的状态。

乡校(xiāng xiào)的意思:指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

游处(yóu chǔ)的意思:游处指的是旅游的地方或者游玩的场所。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注释
丞相:古代官职,指宰相级别的官员。
惠和:仁慈和顺。
乡校:古代的地方学校或教育机构。
弦歌:借指教育和文化活动,古时以琴瑟伴奏教学。
至今:到现在。
旌旆:旗帜,代指军队或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游处:曾经游历或驻留的地方。
乐事:快乐的事情,此处指美好的回忆。
翻译
丞相用仁爱和煦的态度治理百姓
他在任期内兴办乡校,教化盛行,弦歌不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作品,名为《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一)去思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赞美。

“丞相临人以惠和”,这句描写了丞相以宽厚和善的态度对待百姓,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三年乡校起弦歌”,则表达了在乡校中学习、歌唱的愉快场景,这里“三年”可能指的是时间的长短,也许是在强调那段时光的纯粹与美好。

至于“至今旌旆曾游处,犹道当时乐事多”,诗人通过对过去游历之地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刻的怀念。这里的“旌旆”指的是古代用于装饰或标志的旗帜,也可能象征着特定的场所或者事件。而“犹道当时乐事多”则是说这些地方至今仍然让人提起当年的快乐经历,感慨万分。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其五

锦屏人醉。玉暖香融春有味。今日兰舟。

魂梦还随绿水流。高城望断。无奈城中人不见。

斜倚妆楼。恨入眉峰两点愁。

(0)

早至湖心小园

凉月在木末,我行出林坰。

林坰何所事,爱此朝气清。

池荇浥风露,洒洒醉梦醒。

来禽俯清泚,相照脸色赪。

悠然到瓜田,钩蔓亦轩腾。

万物咸得宜,吾生亦何营。

(0)

平绿轩

瞰水地仍敞,开窗望不迷。

良畴连远近,秀野混高低。

晓起烟千树,春耕雨一犁。

道人深乐此,坏衲且幽栖。

(0)

句·其二

门当车马道,帘隔利名尘。

(0)

句·其一

雁沈秋驿雨,鸡送晓窗灯。

(0)

题悟空寺

不到招提二十霜,眼明犹识鲁灵光。

云餐已供伊蒲塞,风铎犹传替戾冈。

新寺金汤龙化远,旧家王谢燕飞忙。

行人指点簪犀地,十里春风土尚香。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