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不画香,香空讵堪掬。
画菊不画色,色似花已俗。
都无色香在,安用此为菊。
登堂(dēng táng)的意思:指爬上高堂,表示得到重视或受到崇敬。
都无(dōu wú)的意思:表示没有一点儿,毫无。
孤标(gū biāo)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站在高处或显要的位置上。
古色(gǔ sè)的意思:指古代的风貌、风格,或者指古代的色彩、氛围等。
画色(huà sè)的意思:指用画笔勾勒出的颜色,比喻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空有(kōng yǒu)的意思:拥有表面上的名义或权利,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实力或能力。
入手(rù shǒu)的意思:开始做某件事情或采取行动。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无色(wú sè)的意思:没有颜色,指事物没有色彩。
自非(zì fēi)的意思:不是,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墨菊二首》之二。诗中以墨菊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菊花独特品质的赞美与思考。
首句“画菊不画香,香空讵堪掬”,诗人提出一个反问,指出画中的菊花虽美,却无法捕捉到其香气,暗示了艺术作品与真实事物之间的距离。接着,“画菊不画色,色似花已俗”进一步强调,即使色彩描绘得再逼真,也难以传达出菊花本身的高雅与脱俗。
“都无色香在,安用此为菊”两句,诗人质疑为何要费力描绘菊花的色与香,如果这些元素无法真正体现菊花的特质,那么这样的描绘又有何意义?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事物本质追求的执着。
“登堂见孤标,入手疑可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读者置身于画前,感受到菊花独立不群的姿态,似乎可以伸手触及。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自非识菊者,但看桃李足”则指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菊花的人,才能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而那些只关注桃李等常见花卉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菊花的高洁与独特。
最后,“古色今不知,世人空有目”表达了对当下人们审美取向的忧虑,认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之美、精神之美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整首诗通过墨菊这一载体,探讨了艺术、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快节奏社会中如何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追求。
竹影朦胧松影长,素琴清簟好风凉。
连春诗会烟花满,半夜酒醒兰蕙香。
五字每将称玉友,一尊曾不顾金囊。
长沙流谪君非远,莫遣英名负洛阳。
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
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
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
揆予宅闾井,幽赏何由屡。
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
此时惜离别,再来芳菲度。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抱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