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望》
《野望》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西北烽火边关檄书

寒声鸟雀野色村墟

石秃烧山后,崖明带雪初。

谁为筹国者,云物愁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关(biān guān)的意思:指边境的关口,也用来比喻各种关键时刻或重要节点。

筹国(chóu guó)的意思:筹备国家的事务,即筹划国家大事。

愁予(chóu yǔ)的意思:愁予是一个表示担忧、忧虑的成语,意思是担忧自己的事情。

村墟(cūn xū)的意思:指小村庄、小乡镇。也用来比喻局限狭小、闭塞落后的地方。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鸟雀(niǎo què)的意思:鸟的种类。

檄书(xí shū)的意思:檄书是古代用于传达战争、政治等重大消息的书信,形式严肃、内容犀利。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云物(yún wù)的意思:指云彩和物体,用来形容云朵中的各种形状和物体。

鉴赏

这首《野望》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思考。

首联“西北消烽火,边关罢檄书”,开篇即以“烽火”与“檄书”为意象,象征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西北地区烽烟不再,边关的战报也已停止,暗示了国家边境的安宁。这样的描绘,既是对当时社会稳定的肯定,也是对诗人内心平静的映射。

颔联“寒声惟鸟雀,野色但村墟”,进一步展开画面。在宁静的野外,只有鸟雀的叫声打破了寂静,而远处的景色则是一片村庄,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赞美。

颈联“石秃烧山后,崖明带雪初”,转而描述自然景观的变化。经过战火的洗礼,山石裸露,一片荒凉;而新雪覆盖的山崖,则呈现出一片洁白,仿佛新生。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隐喻了社会变革后的新生与希望。

尾联“谁为筹国者,云物渺愁予”,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面对国家的现状,诗人不禁发问:谁是真正的国家治理者?眼前的云雾缭绕,似乎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忧虑。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治国者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综上所述,《野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东埔春耕

一蓑烟雨耨黄昏,半掩柴扉绿野村。

借问庞公今去远,高风谁共此中论。

(0)

梧峰夕照

木落江空日已斜,半山红影半山霞。

更兼寒带梅花角,送入苍茫闪闪鸦。

(0)

北山儒隐

芒草分畦夹颖区,远携书剑伴云居。

四民祈报同乡社,诸老章缝异里闾。

泉气冷涵茶灶润,岚光晴照竹窗虚。

唔咿隔壁声相应,应有儿孙夜读书。

(0)

秋闺思四首·其三

壁上斜明翡翠屏,水花零落点秋萤。

夜阑院院垂金锁,独立苍苔望帝星。

(0)

昭君五首·其五

玉颜啼泪湿胡沙,东望长安不见家。

月满穹庐愁似海,强将心事付琵琶。

(0)

寄郑御史毅

不见能诗老郑虔,七闽山色远依然。

桃花流水瀛洲客,兰叶春风御史船。

别后丰姿浑似玉,醉来毛骨欲成仙。

勋庸封拜多殊泽,归日应陪上相筵。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