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其二》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一命华其老,诸昆半作官。

相高仍孝悌不但衣冠

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

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临丧(lín sàng)的意思:指临近死亡,即将丧命。

我自(wǒ zì)的意思:指自己主动做某事,不依赖他人或外界条件。

孝悌(xiào tì)的意思: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一命(yī mìng)的意思:指生命的意义,也表示冒着生命危险。

翻译
一生致力于仕途,兄弟众多多为官员。
他们不仅追求显赫地位,还注重孝顺和友爱。
最近的离别并非永诀,面对丧事却难以承受。
内心明白你并无遗憾,但我泪水却止不住流淌。
注释
一命:一生。
华:致力于。
其:的。
老:仕途。
诸昆:众多兄弟。
半:大多。
作官:成为官员。
相高:追求显赫。
孝悌:孝顺和友爱。
盛衣冠:显赫地位。
近别:最近的离别。
那云诀:并非永诀。
临丧:面对丧事。
忍看:难以承受。
心知:内心明白。
公:你。
不恨:并无遗憾。
我自:我独自。
泪难乾:泪水止不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即哀悼逝者的诗文。在古代文化中,挽歌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哀悼,也常常蕴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逝者生平的回忆。

诗中的“一命华其老,诸昆半作官”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其中,“一命”指的是人的一生,“华其老”则是形容生命的消逝,而“诸昆半作官”则描述了逝者家族中不少成员都担任着官职,这反映出逝者所处家庭的社会地位。

接着的“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崇敬与怀念。其中,“相高”意味着逝者的品德或才华都很高尚,“仍孝悌”则强调其孝顺和仁慈的美德,而“不但盛衣冠”则说明逝者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家庭荣耀,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无奈的情感。“近别那云诀”可能指的是与逝者最后的告别,而“临丧独忍看”则表现了作者面对逝者的遗体时强忍悲痛的场景。

最后两句“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理解和自己的哀伤。这里,“心知公不恨”暗示着逝者生前可能有所不满,但在作者看来,这些都已不重要;而“我自泪难乾”则是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因哀悼逝者而无法控制的悲痛之情。泪水难以擦干,形象地描绘出了深沉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回忆和哀悼,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寄托,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亲人离世后的哀思与怀念。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宝镜堂夜坐

满寺僧都熟睡归,三更米熟想传衣。

西斋尚有孤灯客,欲上堂前话密微。

(0)

余庚辰午日尝有江上吟四首梁未央见而喜之辛巳夏午偕未央荡舟江上亦各有感焉归作七言绝句八首示予其词惋恻寄托幽远未可卒读灯下再咏辄赋如其数匪能和之聊识其意耳·其三

天地繇来气主张,未开未辟道难量。

若教苍昊能搏捖,肯使伊人禦瘴乡。

(0)

午日珠江杂咏四首·其一

箫鼓阗阗洗画阑,煮泉犹拟凿冰餐。

炎方谁谓无多雪,一夜江城铁笛寒。

(0)

送雷伯鳞年兄得请扶侍还澄江十五首·其四

辘轳宫井散群鸦,左掖门边览雪华。

分赋琼英能几日,大棋山外望归槎。

(0)

邸中种竹十二首·其二

贫甚多栽竹,人贫竹未稀。

长安閒碧筱,贵客不曾知。

(0)

耕籍礼成恭祀·其二

鸡声传紫陌,雉尾下青阳。

列宿辉庭燎,和风袅御香。

农臣呈耒耜,田畯卜仓箱。

不惜三推力,从此食万方。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