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人承父赴顾益卿中丞之约道经锡山诣陈稚登言别陈为叙出塞之艰涕泗不已承父愀然返棹作四绝句记之余属和焉·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王山人承父赴顾益卿中丞之约道经锡山诣陈稚登言别陈为叙出塞之艰涕泗不已承父愀然返棹作四绝句记之余属和焉》组诗中的第三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边塞艰苦生活的感慨。
诗中“李广封侯数不奇,欲翻辽海洗胭脂”两句,借用历史人物李广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远行边疆的担忧与期待。李广一生虽英勇善战,却屡次功败垂成,未能封侯。诗人以李广自比,暗含了对友人此行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挑战的忧虑。同时,“欲翻辽海洗胭脂”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及友人此行的艰难。
接下来的“班生未上青油幕,谁勒燕然第二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班生,即班超,他曾投笔从戎,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诗人在这里将友人与班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友人勇往直前、建功立业的期许。然而,由于友人尚未踏上征程,还未有机会像班超那样在燕然山刻下第二块纪功碑,诗人对此感到遗憾与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着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功绩与现实情境的落差,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