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锄下危冈,秉火仍喧呶。
誓将弃此业,往适彼乐郊。
哀哀(āi āi)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殆尽(dài jìn)的意思:接近极限或快要完全耗尽。
妇人(fù rén)的意思:指女子的仁慈和温柔,也形容妇女的善良和宽厚。
径行(jìng xíng)的意思:径直行走或行动,不经过他人同意或批准。
乐郊(lè jiāo)的意思:愉快地在郊外游玩或度假。
猛虎(měng hǔ)的意思:指勇猛、凶猛的虎。比喻勇敢、凶猛的人。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咆哮(páo xiào)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激烈地吼叫。
山径(shān jìng)的意思:山径指的是山间的小道,引申为偏僻、幽静的地方。
声势(shēng shì)的意思:指声音和气势,形容声音大而威猛,气势雄壮。
豕食(shǐ shí)的意思:指人吃猪食,比喻降低自己的身份,放弃高尚的品德追求享乐。
田事(tián shì)的意思:指农田的事务,也指农村的事情,引申为家务事、杂务。
无论(wú lùn)的意思:不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样的。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喧呶(xuān náo)的意思:喧哗嘈杂,吵闹喧嚣。
野豕(yě shǐ)的意思:指野猪,比喻凶恶的人或事物。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这首《猛虎行》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通过猛虎的咆哮和对周围生灵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人的生存困境。
首句“南山有猛虎,声势何咆哮”,开篇即以猛虎的威猛形象震撼人心,其咆哮之声响彻山谷,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一系列紧张与冲突。接着,“野豕食殆尽,无论鹿与麃”两句,通过列举野猪、鹿、麃等动物被猛虎捕食的情况,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法则,以及猛虎对其他生物的威胁。
“山径行人稀,田事苦莫抛”描绘了山间小路行人罕至,农事艰难却不得不坚持的情景,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坚韧。随后,“叩锄下危冈,秉火仍喧呶”则具体描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劳作,即使在危险的山坡上,也必须手持火把,继续劳作,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誓将弃此业,往适彼乐郊”表达了人们对于摆脱当前困境、寻找更好生活环境的愿望。“丘中有遗髑,哀哀妇人哭”则以凄凉的景象收尾,丘陵间散落着逝者的骸骨,妇女们哀伤地哭泣,既是对逝去生命的悼念,也是对现实苦难的无声控诉。
整首诗通过猛虎的形象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对比,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中的矛盾与挑战,以及人在面对强大自然力量时的坚韧与无奈。
大江前横月色冻,今古苍凉气如梦。
寒亭一夜波浪急,千里清光为谁送。
君昔失意方壮年,石潭秋风无钓船。
白波红树使人惜,黑水黄茅空自怜。
廿载悲歌走蛮道,半梳秋发成诗老。
枕边乡梦出三江,江声雨声共怀抱。
眼时雨低眼不长,晓来路滑行复伤。
伤心念我同游子,远别七年沧海旁。
君今忆我旧多病,我昔比君今更狂。
出门乞米入门笑,宅边柳树花如霜,风吹柳花云扑香。
东飞西飞不著地,落处还著我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