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条风:古代指秋季的凉风。
著野:吹过田野。
方蚕月:养蚕的季节,一般指农历四月。
高树移阴:高大的树木移动下的阴影。
麦秋:指农历七八月间,麦子成熟的季节。
- 翻译
- 初秋的凉风吹过田野,正是养蚕的时节,高大的树木移动着树荫,标志着麦子成熟的秋季来临。
-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夏末初秋的田园风光图。"条风著野方蚕月"中的“条风”指的是和缓的微风,“著野”则是风吹拂过田野,“方蚕月”形象地将圆满的月亮比喻为蚕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夏末时节,麦子成熟,农忙即将结束,这里透露出一种收获后的轻松和喜悦。
"高树移阴又麦秋"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份田园之美。在夏日长天中,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投下移动的树荫,给大地带来片刻凉爽。"麦秋"二字,则是对整个季节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指示了时间,更强调了农事的丰收。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农业社会的丰硕成果。诗人以平实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点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心旷神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飞蛾篇
飞蛾勿飞飞,我言汝可通。
高者奔月蟾,下者衔烛龙。
蚌能吐珠辉,萤能照飞蓬。
彼皆爱光辉,不知汝懵懵。
歘尔投灯来,顷刻罹厥凶。
汝智自不周,汝力自不从。
汝今勿复飞,劝汝慎先几。
飞蛾懵不服,飞飞复促促。
促促污金镫,草草笑蚊蝇。
拟青青河畔草
疏疏原上竹,悠悠想空谷。
空谷不可想,梦寐接形象。
形接翠帐中,忽觉在遥峰。
遥峰且隔岫,躞蹀阻婚媾。
轻舟知长川,松柏知山崖。
上堂各自炫,谁肯相为期。
客从西方来,遗我双白鹰。
呼童臂白鹰,翼有细篆绫。
长跪读篆绫,绫中竟何称。
上言各努力,下言利得朋。
过何仙姑祠·其二
我思古仙人,道成羽化去。
朝游旸谷东,暮向西崦住。
广带飘长风,云鬟销烟雾。
时来戏人间,宴婉同欢处。
窈窕谁家子,捲帘当官路。
灼灼如蕣华,倾城一回顾。
不惜千金躯,长恐时光暮。
适意在闺房,孰谓丹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