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民诚有愧,为阱底教讹。
除道心犹悚,近光肩欲摩。
部落(bù luò)的意思:指一个由多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群体,通常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文化传统。
除道(chú dào)的意思:除去邪恶、扫除障碍,使道路清晰。
恩波(ēn bō)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特指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分界(fēn jiè)的意思:指划定边界或界线,将不同的事物、领域或阶段分隔开来。
更且(gēng qiě)的意思:更且是一个表示程度加深的词语,常用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更进一步、更加。
剪伐(jiǎn fá)的意思:指剪除、砍伐,比喻铲除恶势力或消除害群之马。
林囿(lín yòu)的意思:指人才聚集的地方或范围。
沐恩(mù ēn)的意思:得到恩惠,受到恩泽
屏藩(píng fān)的意思:指挡在前方,起到阻挡或保护作用的屏障。
输诚(shū chéng)的意思:输诚是一个四字成语,意思是输给对方并且真诚地承认自己的失败或错误。
谁何(shuí hé)的意思:指不管谁,不管何人。表示不问对方是谁,不管是谁都一样。
相于(xiāng yú)的意思:指两者相对或相比,表示相对于、相对来说。
效力(xiào lì)的意思:指发挥作用、发生效果。
行围(xíng wéi)的意思:指行动被围困,无法自由活动。
畜牧(xù mù)的意思:畜牧是指饲养家畜和牲畜的农业生产活动。
永久(yǒng jiǔ)的意思:长久持续的时间,永不改变的状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经翁牛特部落》。诗中描绘了皇帝经过翁牛特部落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当地部落的尊重与关怀。
首句“分界司林囿,行围便一过”,描绘了皇帝巡视边疆的情景,通过“分界司”和“行围”两个词,展现了边疆管理的严格与秩序。接着,“同民诚有愧,为阱底教讹”两句,表达了皇帝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于可能存在的错误指导感到内疚,体现了其仁政思想。
“部落输诚久,屏藩效力多”赞扬了部落长久以来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强调了边疆稳定的重要性。“相于禁剪伐,更且谨谁何”则体现了皇帝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禁止滥伐森林的重视,倡导和谐共生的理念。
后半部分“除道心犹悚,近光肩欲摩”描述了皇帝在巡视过程中对道路的谨慎与对光明的向往,象征着皇帝对治理国家的决心与追求。最后“善为安畜牧,永久沐恩波”表达了皇帝希望部落能够安定发展,长期享受国家的恩泽,体现了其对边疆民族发展的长远规划与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边疆治理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民族团结、环境保护和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与担当。
客行寒食路,春晚上饶城。
野寺鸟乌乐,山蹊荆棘生。
人随乘雁集,地隔一牛鸣。
俛首征途内,官曹何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