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乘流(chéng liú)的意思:利用现有的机会或趋势,顺势而为,取得成功。
荡兀(dàng wū)的意思:形容行动散漫、不守纪律、不守规矩。
东吴(dōng w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国,也用来形容东南地区。
鹅雁(é yàn)的意思:比喻亲密无间的友谊或亲情。
耳目(ěr mù)的意思:指消息传达的渠道或途径。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林薄(lín bó)的意思:指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
目眩(mù xuàn)的意思:目眩指眼前一亮,眼睛发生眩晕的感觉。也用来形容事物光彩照人,令人眼花缭乱。
沙石(shā shí)的意思:指细小的东西或琐碎的事物。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缩头(suō tóu)的意思:形容胆小怕事,不敢正视问题或挑战。
头鹅(tóu é)的意思:指人的头脑聪明敏捷,思维敏锐。
迤逦(yǐ lǐ)的意思:形容曲折迂回,蜿蜒曲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东吴水路旅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
首句“乘流下东吴”开篇点题,诗人乘坐着船只,顺流而下,前往东吴之地。接下来,“耳目眩滩水”,随着船只在湍急的水流中航行,诗人耳听浪涛拍打船舷的声音,目视两岸山川与水面的倒影,感到眼花缭乱,生动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动态景象和视觉冲击。
“篷攲舟荡兀,柁正缆迤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船只在波涛中的摇摆状态,篷布倾斜,船只颠簸,舵手稳舵,缆绳随风飘动,展现了一幅紧张而又和谐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船只、篷布、舵手和缆绳都赋予了生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动荡的船上,亲身体验航行的艰辛与刺激。
“晓离林薄傍,晚著沙石里”则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地点的变化。清晨时分,船只靠近岸边,傍晚时分,又停泊在沙滩和岩石之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缩头鹅雁眠,时时忽惊起”最后两句以鹅雁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突然的打破。白天鹅雁在水中悠闲地游弋,到了夜晚便缩头入水,沉睡于水面。然而,这种宁静很快就会被外界的声响所打破,鹅雁会突然惊醒,四处张望。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生活中的平静与意外,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警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孤独、挑战与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莱州太守赵圭玉往在兵部与君实同事余后乘檄出海上乃相失于交臂之顷今年秋余亦调官北平望莱州复隔千里追忆旧好诗以讯之·其一
三月乘槎海上归,君来我去偶相违。
海神庙下波涛壮,莱子城边草木稀。
作郡新声随日起,趋朝旧梦逐云飞。
谁知华发燕台客,岁晏愁吟雪满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