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病消(bìng xiāo)的意思:病痛消失,恢复健康。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父业(fù yè)的意思:指父亲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蛩声(qióng shēng)的意思:指孤寂无助的声音,形容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的悲凉情境。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机杼(jī zhù)的意思:指纺织的机器中的主要部件,比喻事物的核心或关键。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俗尚(sú shàng)的意思:指追求时尚或流行风尚,盲目追逐外表的俗气和浮华。
索索(suǒ suǒ)的意思:形容声音轻微而连续,或者形容行动轻盈迅速。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消瘦(xiāo shòu)的意思:指人体瘦弱、消瘦的样子。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 注释
- 索索:形容瑟瑟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何处:从哪里来。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常以梧桐象征离别和哀愁。
昨夜:昨晚。
蛩声:纺织娘或蟋蟀的叫声。
机杼:织布机。
月:月亮。
塞垣:边疆,城墙。
俗尚:社会风气。
儒餐:读书人的饮食,指学问和地位的象征。
贵:珍贵。
贫:贫穷。
父业:父亲的事业,通常指农业或其他传统手艺。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病:疾病。
消瘦:身体瘦弱。
吾兴:我的兴致,心情。
柴桑:古代地名,陶渊明的故乡,这里代指田园生活。
- 翻译
- 瑟瑟的声音来自何方,昨夜梧桐叶已泛黄。
纺织娘的鸣叫如织布机声,月光洒在边塞的霜上。
世俗崇尚读书人的饭食珍贵,我家贫穷,父亲的产业也荒废了。
秋天已过半,我因病消瘦,心向田园,向往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气氛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索索来何处,梧桐昨夜黄"写出了秋风中梧桐叶子的凄凉之感,"蛩声机杼月,雁影塞垣霜"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蟋蟀的鸣叫和远处大雁飞过长城时留下的影子,以及秋天特有的寒霜。
接下来的"俗尚儒餐贵,家贫父业荒"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中读书人地位不保、生活困难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家庭的贫穷和父亲遗留的事业已成废墟。最后"三秋病消瘦,吾兴入柴桑"则是诗人在连续三个秋季里身体因病而消瘦,而自己的兴趣却转向了田园生活,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放弃世俗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凄清氛围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时余适金陵定居定林超然将南归从余游以为诗谶也复次其韵
袖手对君增白业,照溪嗟我减朱颜。
遥知岁晚归心急,不为江南卧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