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迎(chū yíng)的意思:出来迎接。
管弦(guǎn xián)的意思:指乐曲演奏的技巧和方法,也泛指各种事物的安排和协调。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夹道(jiā dào)的意思:指被夹在两者之间,无法自由行动或选择的境地。
军甲(jūn jiǎ)的意思:指军队的武器装备。也比喻强大的武力。
南征(nán zhēng)的意思:南征是一个表示向南征战或征服南方的成语。
亲友(qīn yǒu)的意思:亲人和朋友
全军(quán jūn)的意思:指整个军队,表示全体军人的意思。
戎伍(róng wǔ)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士兵,也泛指军队。
山岳(shān yuè)的意思:形容巍峨壮丽的山峰或山脉。
时制(shí zhì)的意思: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沉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鼍鼓(tuó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嘹亮、洪亮。
熙朝(xī cháo)的意思:熙朝指的是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云麾(yún huī)的意思:指天上的云彩和皇帝的御旗,比喻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
招飐(zhāo zhǎn)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飞速奔驰。
征赋(zhēng fù)的意思:指征收赋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凯旋归来的壮观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亲友何劳远出迎”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民众对英雄归来的热烈欢迎,而“悠悠一片管弦声”则渲染了喜庆的氛围。接下来,“全军甲冑归戎伍,夹道衣冠迓凯兵”两句,生动展现了军队整齐有序的行进场面,以及沿途百姓以庄重的仪态迎接英雄的情景。
“鼍鼓□鸣山岳壮,云麾招飐海天晴”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鼓震天、气势磅礴的场景,以及旌旗在晴空下飘扬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回时制就‘南征赋’,长为熙朝颂太平”两句,点明了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即记录这次胜利,歌颂国家的繁荣与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更体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悼广钧师
北僧传示灭,高迹更难寻。
故国房空在,新坟草已深。
云泉违旧约,风月罢论心。
默坐看遗偈,西窗月又沈。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