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这首诗名为《兔》,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兔子为题材,寓言式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首句“迷踪在尘土”描绘了兔子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暗示其不被尘世纷扰所累。次句“衣褐恋蓬蒿”进一步刻画了兔子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即使穿着粗布衣裳,也乐于在草丛中栖息。
“有狡谁穷穴”暗指兔子机敏灵活,善于隐藏,无人能穷究其洞穴的秘密。这里的“狡”字,既指兔子的狡猾,也寓言了人不应过于追求深藏不露的生活方式。“中书惜拔毫”则借中书省的官员不愿轻易动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更倾向于保持内心的宁静。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两句,通过猎人追逐兔子的场景,形象地展示了兔子逃脱时的灵动与智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韬”以兔子的死亡作为警戒,寓意即使生命结束,也不应过分追求功绩,而应像良弓一样,懂得自我收敛,保持谦逊低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兔子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展现了梅尧臣清新自然的诗风。
春色在筇履,山前山后行。
野花随处发,林鸟百般声。
幽径遥通寺,清流可濯缨。
村翁忽相值,又得尽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