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黄河》
《渡黄河》全文
明 / 范守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王程驿使河水流澌

鼓柁黄头猛,鸣榔白鹜移。

参差冰岸阔,款乃棹歌迟。

为念怀沙客,中流赋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赋诗(fù shī)的意思:指以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鼓柁(gǔ tuó)的意思:形容鞭策、激励他人努力奋斗。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怀沙(huái shā)的意思:怀沙是指抱着沙子,比喻事情虚幻、不切实际,或者形容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所作为。

流澌(liú sī)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鸣榔(míng láng)的意思:指人们在遇到重大事件或重要场合时以榔头敲击榔木,发出清脆声音,以表示警示、振奋或庆贺。

水正(shuǐ zhèng)的意思:指事物正当、合理、恰当。

王程(wáng chéng)的意思:指事情或计划的进展和结果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比喻事情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驿使(yì shǐ)的意思:指古代传递公文、传令的官员或使者。

棹歌(zhào gē)的意思:指划船时的船夫唱歌,比喻工作努力、精神饱满。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黄河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切寄托。

首句“王程催驿使,河水正流澌”,以“王程”点出旅程的紧迫性,而“驿使”则暗示了传递信息的使者,整个画面仿佛是官府紧急公文的传递,与黄河的流动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行色匆匆的氛围。同时,“流澌”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面上冰块融化后形成的细碎水流,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也暗含着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接下来的“鼓柁黄头猛,鸣榔白鹜移”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渡河时的动态场景。通过“鼓柁”和“鸣榔”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船夫们在激流中奋力划桨、击打木棒以稳定船只的情形,而“黄头猛”和“白鹜移”则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黄河两岸的景色,前者可能是指岸边的黄土或树木,后者则是指飞过的白鹭,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参差冰岸阔,款乃棹歌迟”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河岸与行舟之间的关系。冰岸的参差不齐与宽阔,与行舟的缓慢行进形成对比,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而“款乃棹歌迟”中的“棹歌”指的是船夫们在划船时唱的歌谣,这歌声悠长而缓慢,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与坚韧。

最后,“为念怀沙客,中流一赋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这里的“怀沙客”可能是指屈原这样的古代诗人,他们常常在面对困境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诗人在这里自比为“怀沙客”,意味着他在渡河的过程中,内心深处涌动着对历史、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并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提升了整首诗的艺术境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这首《渡黄河》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渡河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明代文学中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范守己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其一

林下忘官品,闻公近最荣。

军民制全蜀,名住列西清。

器自海岳重,文兼全玉声。

早来登政府,活法了寰瀛。

(0)

秋声

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蛬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0)

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诗见惠因书卷末

笔端有口古来稀,妙悟奚烦用力追。

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

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

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

(0)

夜坐示客

身世长歌里,于今得好朋。

露阶秋到竹,风屋夜吹灯。

菱芡供馋口,图书伴曲肱。

头颅知自揣,顾影笑鬅鬙。

(0)

次韵酬张仲思高邮见寄二首·其二

便欲相寻去,山光看水光。

野航因挟策,春韭自炊粱。

踽踽吾才短,翩翩子意长。

文翁他日誉,不但劝农桑。

(0)

得家书·其二

玉塞金河阻去程,醉中尝梦赋西征。

天时不与人心合,独守寒窗数雁声。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