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仁与似义,暗传匪明垂。
濂洛有诸老,此盛彼遂衰。
并驰(bìng ch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同一方面具有同等的优势或成就,平分秋色。
东汉(dōng hàn)的意思:指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或与东汉相关的事物。
独一(dú yī)的意思:独一指的是独特、独一无二的意思。
梵语(fàn yǔ)的意思:指印度的宗教语言梵文,也泛指印度的古代语言。
兼爱(jiān ài)的意思:兼顾并爱护多个对象或群体,不偏袒或偏爱任何一方。
老子(lǎo zi)的意思:指自称,用于自傲、自夸的口气。
濂洛(lián luò)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比喻彼此相隔遥远。
孟子(mèng zǐ)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三教(sān jiào)的意思:三教指佛教、道教和儒教三种主要的宗教信仰。也用来指代各种宗教信仰。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万世(wàn shì)的意思:永远、万世长存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西晋(xī jì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衰落的状态。
玄门(xuán mén)的意思:玄门指的是神秘的、深奥的学问或道理。
杨墨(yáng mò)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思想或行为变得狡猾、狡诈。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有功(yǒu gōng)的意思:指有所作为或有所贡献而受到赞扬或奖励。
正正(zhèng zhèng)的意思:完全、正好、恰好
子实(zǐ shí)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实质或核心。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学诗吟十首(其五)》。诗中表达了对儒、道、佛三教之争及其对后世影响的深刻反思。
诗人开篇提及杨朱之学和墨子之道,指出孟子在当时批驳这两家思想有功绩,但仁义之理并未明显。接着,诗人转向佛教,表明梵语自东汉传入,而道教则兴盛于西晋。此三种宗教的流传,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三教混同。
最后,诗人赞誉韩愈(文公)旗帜正直,即他的思想和文学主张是正确且有力的。濂洛地区曾居住着许多老者,这里盛行之风逐渐衰退。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三教争鸣及其后果的忧虑,以及对韩愈等先贤坚持正道的赞赏,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复杂性和文学家的深刻洞察。
中流望极山头寺,溪午闻钟泊柳津。
春草细沾微雨润,老松高与碧虚邻。
鹤归烟麓书堂废,虎去寒岩藓石皴。
无奈薄游归路晚,水边风旆湿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