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南陵答皇甫岳》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至 南 陵 答 皇 甫 岳 唐 /王 昌 龄 与 君 同 病 复 漂 沦 ,昨 夜 宣 城 别 故 人 。明 主 恩 深 非 岁 久 ,长 江 还 共 五 溪 滨 。
- 注释
- 与君:和你。
同病:遭遇相同,比喻有相同的不幸遭遇。
漂沦:漂泊沦落。
宣城:地名,位于中国安徽省。
故人:老朋友。
明主:贤明的君主。
恩深:恩情深厚。
非岁久:不是长久的依靠。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
五溪滨:五溪之畔,泛指湖南西部多溪流之地,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归处。
- 翻译
- 我和你同样遭遇,生活颠沛流离,昨晚在宣城与老朋友告别。
虽然皇帝的恩情深重,但并非长久之计,我还将沿着长江返回到五溪之畔。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至南陵答皇甫岳》。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的相知相惜,以及对主上恩德的感激。
“与君同病复漂沦”,这里的“同病”指的是共患难厄,与友人一起经历困境,共同漂泊在外。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命运共同体的感受。
“昨夜宣城别故人”,诗人在昨夜与旧友告别于宣城,这里的“故人”不仅指久未相见的朋友,更蕴含着一份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不舍。宣城作为离别之地,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情感。
“明主恩深非岁久”,诗人赞美君主的恩惠深厚,并强调这种恩德并非因为时间的积累而显著,而是本身就非常宽广和深远。这里的“明主”通常指代朝廷或皇帝,表达了诗人对上层统治者的忠诚与敬仰。
“长江还共五溪滨”,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长江流水与五溪之滨交相辉映。这里的“共”字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和朋友即使身处远方,也能心灵相通,就如同这长江与五溪不论距离多远终究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君恩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