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夺悲杨绾,人亡怆魏公。
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联“天夺悲杨绾,人亡怆魏公”以“天夺”和“人亡”点明了逝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挽回的悲剧性,其中“杨绾”和“魏公”是逝者的尊称,暗示了其身份地位之高。“悲”和“怆”则直接抒发了对失去这样一位重要人物的哀痛之情。
颔联“终疑仁者寿,尚想直臣风”转而探讨逝者生前的品质与影响。通过“疑”和“想”,诗人表达了对逝者仁德与正直精神的敬仰与怀念。这里,“仁者寿”出自《论语》,意为仁爱之人长寿,是对逝者品德的赞美;“直臣风”则暗示了逝者作为正直官员的作风,强调了其在社会中的正面影响。
颈联“听履馀荣在,牵裾旧事空”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生前的荣耀与影响。通过“听履”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逝者尊敬与怀念的情景,同时“馀荣在”也暗示了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留下的荣誉与影响依然存在。然而,“牵裾旧事空”则表达了对逝者离开后,那些曾经与之共事的美好回忆只能成为过去,无法再续的遗憾。
尾联“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收束全诗,强调了逝者姓氏(司隶)的意义,即其忠诚与正直的精神将被世人铭记。通过这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高度评价,也寄托了希望其忠诚与正直能够激励后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其离世后影响的思考,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传递了对仁德与忠诚价值的肯定与推崇。
谁将铅粉比清真,天赋殊姿秀色匀。
祇许谪仙为酒友,应呼卫玠作尘人。
悬灯不减秋冬雪,入盏先浮隔岁春。
堪笑古今同一白,诗人吟著总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