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皇太子梅诗二首·其二》
《和皇太子梅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梅仙踏雪生尘储后梅诗雪共新。

玉句金章锦字问天觅得隔年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储后(chǔ hòu)的意思:储备物资,备用的食物或金钱。

锦字(jǐn zì)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丰富多彩。

金章(jīn zhāng)的意思:金章指的是皇帝赐予的金字奖状,比喻得到高度赞扬或荣誉。

梅仙(méi xiā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操守纯洁。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生尘(shēng ché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长时间不使用而积灰尘,也比喻人长时间不接触外界而落后或陈旧。

踏雪(tà xuě)的意思:指行走时踩在雪地上,形容行走轻盈、不留痕迹。

问天(wèn tiān)的意思:指发出悲痛或愤怒的呼声,向上天诉说自己的不满或苦难。

云锦(yún jǐn)的意思:云锦是指织物上的花纹或图案,形容色彩繁多、绚丽多彩的样子。

云锦字(yún jǐn zì)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法的字句美好精妙。

注释
梅仙:指代梅花仙女或有才华的诗人。
踏雪:在雪地上行走。
尘:比喻留下的痕迹。
储后:皇后或者宫廷中的重要人物。
梅诗: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雪共新:雪景与新诗相映成趣。
玉句:比喻优美的诗句,如玉般珍贵。
金章:贵重的文书或诗句。
云锦字:形容文字华丽如云锦。
问天:向自然或命运询问。
隔年春:未来的春天,或寓意着期盼的希望。
翻译
梅花仙子踏雪而行,留下足迹如尘
皇后诗中梅花与雪共绘新景
鉴赏

这两句是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体现了他对梅花的赞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句“梅仙踏雪步生尘”描绘了一位仙女在雪地中行走,脚步所到之处产生尘埃,暗示梅花即使在严寒的冬日依然保持着它的纯洁与高洁,如同仙境中的仙女一般。"储后梅诗雪共新"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梅花诗作和雪景一起传承下去,让后世的人也能欣赏到这份新鲜和美好。

第二句“玉句金章云锦字”形容诗中的每一个词句都如同珍贵的玉和黄金,排列成云状的锦文,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誉以及自己诗作的豪迈气势。"问天觅得隔年春"则是说诗人在追寻上一年的春天,那时的美好场景,只能通过自己的诗句去感受和体验。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他运用语言艺术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其十

敝缊袍足蔽体,恶草具可享宾。

犊车荣过九锡,鲊饭甘于八珍。

(0)

又和后九首·其八

浮云月之障碍,蒙气日之翳膜。

已把太玄覆瓿,更将三传束阁。

(0)

又六言二首·其一

群雄走野逐鹿,一士入海骑鲸。

不听安期画策,便知子羽无成。

(0)

七十八咏六言十首·其二

年八十官三品,酒一斗诗百篇。

羽化尸解等耳,宫锦渔蓑偶然。

(0)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登封泰山

天下名山众,岩岩独岱崇。

圣朝久熙洽,天子乃登封。

清跸临危顶,钩陈备祲容。

下观红日出,中起白云浓。

太史陪祀见,燕公载笔从。

安知千载后,樵者斧坛松。

(0)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太平无象二首·其一

试听舆人诵,如何是太平。

有生遂其性,无象得而名。

刁斗三边静,锄耰万里耕。

毋庸奏奎聚,不必诵河清。

尧岂容知识,文非以色声。

樵歌殊质俚,未足赞休明。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