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残红(cán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后剩下的红色部分,比喻某事物或某种情感的残余部分。
泛觞(fàn shāng)的意思:指酒杯中的酒水已经满到了边缘,形容酒杯盛满酒水,也比喻事物已经达到了最高点或极限。
佳气(jiā qì)的意思:指美好的气候或环境,也可用来形容好运或吉祥的气氛。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开径(kāi jìng)的意思:开辟新的道路或途径。
开怀(kāi huái)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心怀欢乐。
兰亭(lán tíng)的意思: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也指文人墨客的聚会。
良辰(liáng chén)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刻或时光。
寥落(liáo luò)的意思:形容稀少、空旷、荒凉。
美景(měi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莫春(mò chūn)的意思:指春天不会来临,形容景物凄凉、寂寞。
嫩绿(nèn lǜ)的意思:嫩绿指颜色鲜艳而柔嫩的绿色,形容植物初生时的嫩绿色。
赏心(shǎng xīn)的意思:指欣赏心灵的美好,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适意(shì yì)的意思:指符合自己的心意,使人感到满意、舒适的意思。
同醉(tóng zuì)的意思:指与某人一同沉醉于某种情感或境地。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贤牧(xián mù)的意思:贤明的牧人,指有才德的领导者或管理者。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笑语(xiào yǔ)的意思:愉快的笑声或言语。
修禊(xiū xì)的意思:修禊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贵族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目的是为了祈求国家的安宁和风调雨顺。
寻花(xún huā)的意思:寻找美丽的女子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寓止(yù zhǐ)的意思:寓止指的是把自己的意见或感情隐藏起来,不表露出来。
玉颜(yù yán)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皮肤白皙如玉。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栽花(zāi huā)的意思:以好心帮助他人,却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损失。
宗英(zōng yīng)的意思:指家族中的英才,有出类拔萃之意。
兰亭序(lán tíng xù)的意思:指文人雅士喜欢清心寡欲、追求高尚境界的品质。
美景良辰(měi jǐng liáng chén)的意思:美丽的风景和愉快的时光
寻花问柳(xún huā wèn liǔ)的意思:指男子游玩时寻找美丽的花朵和婀娜多姿的柳树,也可用来形容男子对女性的追求。
- 注释
- 莫春:暮春。
淑:美好。
修禊:古代春季的一种祭礼,以除不祥。
兰亭序饮:兰亭集会,饮酒作诗。
萧然:闲适的样子。
坰:郊野。
旌旆:旗帜。
幽人:隐士。
僧园:僧人的园林。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良辰:美好的时刻。
残红嫩绿:凋零的花朵和新生的绿叶。
开怀:心情舒畅。
同醉:一起畅饮,沉浸于欢乐之中。
- 翻译
- 暮春清新之际,最令人愉悦的是修禊活动。
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心境悠然自得。
昔日辅政的杰出人物,文采斐然的贤能官员,他们愿意来到郊野。
向着青翠山峦深处,探寻花木,随风飘扬的旌旗中带着美好的气息。
孤独的隐士居住在这里,借用僧人的园林,云雾缭绕,水波荡漾。
他们种植花草,开辟小径,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也不禁感到自豪。
美好的时光和景色,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们,想要留住这欢乐时光却无计可施。
面对凋零的红花和新生的绿叶,我们开怀畅谈,只愿一同沉醉其中。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宴之乐的诗篇。诗人以清新淑气的春初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珍惜。"赏心最乐惟修禊"一句,修禊即是古代春季的一种祭礼,也指饮宴之事,诗人以此强调这种愉悦的心情。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三句,则具体描绘了宴席的情景。兰亭是聚会的地点,而序饮、泛觞流咏则展示了一场文人雅集的温馨与和谐。这里的“萧然”一词,用以形容春风中花香草绿之声,既写出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适意的感觉。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三句,是对友人的赞誉。旧弼宗英可能指的是某位有学问、德行的人物,而“文章贤牧”则形容其文采斐然,有如牧羊之稳健。这几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尊重和敬仰。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四句,转而描绘了一场寻访春色的行程。碧山深处,是自然之美的象征,而“寻花问柳”则是对春天中万物复苏的探究和期待。“有佳气”指的是春日里清新的空气,“随旌旆”则形容这份佳气伴随着诗人的行迹。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寻觅中偶遇一处僧院,并以此为暂时的栖身之所。这里的“寥落”形容了孤独和清高,而“幽人”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接着的"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三句,是诗人在僧园中的活动。这里表现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陶醉和敬畏。"渊明"是对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尊称,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最后的"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三句,则表达了对于这份美好时光不愿离去的情感。诗人在美景中享受到了岁月带来的成熟和从容,而“欲留何计”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春日游宴的喜悦,以及对于朋友、自然和生命美好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