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登高送远册赠郑计部辂思社丈出守括苍时重阳后一日也·其三》
《题登高送远册赠郑计部辂思社丈出守括苍时重阳后一日也·其三》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我辈皆疲戟,君今独剖符。

拜恩刀是梦,得郡剑为湖。

丛菊看盈把双旌戒途

凭高骋望离思菰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拜恩(bài ēn)的意思:表示对恩情的感激和敬意。

骋望(chěng wàng)的意思:形容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菰蒲(gū pú)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言行高尚,纯洁无瑕。

戒途(jiè tú)的意思:戒除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离思(lí sī)的意思: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凭高(píng gāo)的意思:凭借高处的优势或高位的权力来支配或控制他人。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我辈(wǒ bèi)的意思:指同一辈分的人,表示自己和同辈人的身份和地位。

盈把(yíng bà)的意思:形容物品或数量非常充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郑计部辂即将赴任括苍的深情送别。首联“我辈皆疲戟,君今独剖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新任,肩负重任。颔联“拜恩刀是梦,得郡剑为湖”运用象征手法,将友人的任命比作梦境中的拜刀,而“剑为湖”则寓指友人即将治理的地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友人的新职务。

颈联“丛菊看盈把,双旌忽戒途”描绘了送别场景,友人即将离开,诗人手中握着菊花,象征着离别之情。双旌代表官职,忽然间,友人即将踏上前往括苍的路程,预示着离别的时刻已至。

尾联“凭高一骋望,离思满菰蒲”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菰蒲在这里象征着水边的植物,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景物的描写,深化了离别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寿侄

浙水春风第一家,只言当日长兰芽。

谁知李白三山侣,来看姚黄二月花。

金瓮荼蘼香作酒,玉瓯松子肉为茶。

满板松竹并奇物,寿似蟾宫之桂华。

(0)

糖多令/唐多令

凉露湿秋芜。空庭啼蟪蛄。紫苔衣、犹护金铺。

疏箔翠眉人不见,流水急,泣鳏鱼。恨草倩谁锄。

西风吹鬓疏。问刘郎、别后何如。

纵有桃花千万树,也不似,旧玄都。

(0)

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

甲戌九月秋,朔旦见灾眚。

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始亏时,宛然虫食皿。

食之至于既,当空悬黑饼。

髣髴存轮圈,中陷犹枯井。

云间星昼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

翁今九十馀,眼未见此景。

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

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

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

或者天爱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

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

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

祇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

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

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阱。

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

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

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

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天其终仁爱,悔过在俄顷。

大叫天上人,齐唤金乌醒。

(0)

薄薄酒

薄薄酒,可尽欢。粗粗布,可御寒。丑妇不与人争妍。

西园公卿百万钱,何如江湖散人秋风一钓船。

万骑出塞铭燕然,何如驴背长吟灞桥风雪天。

张灯夜宴,不如濯足早眠。

高谈雄辩,不如静坐忘言。

八珍犀箸,不如一饱苜蓿盘。

高车驷马,不如杖屦行花边。

一身自适心乃安,人生谁能满百年。

富贵蚁穴一梦觉,利名蜗角两触蛮。

得之何荣失何辱,万物飘忽风中烟。

不如眼前一杯酒,凭高舒啸天地宽。

(0)

谁负连城美,须思韫椟藏。

辉山知禀异,被褐喻韬光。

吕钓时终至,虞求祸是防。

宁为田父弃,莫作楚人伤。

(0)

草荒留客院,泥卧喂生台。

碧碎鸳鸯瓦,香埋菡萏垆。初日晖晖上彩旄。

金鞍俯鞚尘开处,银镝离弦中处声。

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朝轻。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