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禅机(chán jī)的意思:指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机智、巧妙和灵活的方式。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此外(cǐ wài)的意思: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事情之外,还有其他的事情。
翠禽(cuì qín)的意思:翡翠色的鸟类,比喻美丽的鸟类。
逢泽(féng zé)的意思:遇到有水源的地方,比喻有福气、有机缘。
湖阴(hú yī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经台(jīng tái)的意思:指经验丰富、能够处理事务得当的人。
去年(qù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双林(shuāng lín)的意思:指两个森林相连,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通过。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潇洒(xiāo sǎ)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轻松自如,不受拘束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幽堂(yōu táng)的意思:指幽静、清幽的房间或居所。
斋钵(zhāi bō)的意思:指清贫简朴的生活。
- 注释
- 秀水:清澈美丽的溪流。
幽堂:静谧的堂屋,可能指寺庙或隐居之处。
尘埃:比喻世俗生活或尘俗之人。
泽上:水边,湖泊之上。
太湖阴:太湖边的阴凉处,可能指环境清幽。
经台:讲经的平台。
红烬:烧过的火烬,可能指香烛。
斋钵:僧人用于盛放食物的器具。
翠禽:绿色的鸟类,形容鸟儿的羽毛颜色。
禅机:佛教中的智慧或领悟。
双林:佛教故事中,佛陀入灭的地方,象征隐居修行之地。
- 翻译
- 去年秋天,秀水拍打着桥下的深潭,听说那里的幽静堂阁周围绿意盎然。
我感到惭愧,自己身处尘世,此刻却有幸来到这如诗如画的泽国,只能空想那太湖边的潇洒景象。
讲经的高台已经寂静,只剩余烬在风中飘摇,僧人的斋钵里留下了翠色的小鸟。
这里应当是禅修的终点,无需再寻找其他隐居之地,如那双林般的宁静之所。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藻所作的《静照堂》,描绘了秀水环绕静照堂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处环境的感悟。首句“去年秀水拍桥深”,通过回忆去年的场景,展现出流水潺潺、桥影深深,暗示了静照堂的宁静与深远。次句“闻说幽堂绿可临”,进一步描绘了堂前绿意盎然,引人向往。
诗人感慨自己身处尘世,能在此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超脱,“自愧尘埃逢泽上”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自谦和对清幽环境的羡慕。接下来两句“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描绘了僧人在经台上讲经后的闲适,以及斋堂中鸟儿栖息的和谐画面,增添了禅意。
最后两句“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表达了诗人认为静照堂就是理想的禅修之地,无需再寻他处寻找类似的隐居之所,暗含了对禅宗生活和心灵净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世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一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挽同年胡司门
期集盟惟旧,交承契更深。
雨声春共酌,灯影夜同吟。
接武方尧殿,招魂遽楚音。
尤怜哭君日,来纳惜时金。
送孙行之出守衡阳
日日江头送客行,况闻君去作专城。
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
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
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