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河 亭 唐 /朱 庆 馀 孤 亭 临 绝 岸 ,猿 鸟 识 幽 蹊 。花 落 曾 谁 到 ,诗 成 独 未 题 。潮 痕 经 雨 在 ,石 笋 与 杉 齐 。谢 守 便 登 陟 ,秋 来 屐 齿 低 。
- 翻译
- 孤独的亭子坐落在岸边的尽头,连猿鸟都懂得这里的幽深小径。
花朵飘落,有谁知道呢?诗作完成,却无人题写。
潮水的痕迹经过雨水仍然清晰可见,石笋与杉树一样高耸。
谢守(可能是某位官员)常常来这里登山,秋天时,他的木屐痕迹显得更低了。
- 注释
- 孤亭:孤独的亭子。
绝岸:岸边的尽头。
幽蹊:幽深的小径。
花落:花朵飘落。
谁到:有谁知道。
诗成:诗作完成。
独未题:无人题写。
潮痕:潮水的痕迹。
经雨:经过雨水。
石笋:石笋。
杉齐:与杉树一样高。
谢守:谢守(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某官员)。
登陟:登山。
屐齿:木屐的齿痕。
低:显得更低。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独自游览时的心境和情感。首句“孤亭临绝岸”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偏远而又寂寞的空间——一座亭子伫立在陡峭的岸边,给人以孤独之感。
接下来的“猿鸟识幽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这里的“猿鸟”指的是长臂猿和林间的小鸟,它们似乎是这片区域内唯一能够理解亭子幽深所在的生物。这两句交织出了一种人迹罕至,连动物都能感受到这份宁静的氛围。
“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则转向了对过往和创作的反思。这里的“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曾谁到”则是对过去来访者的一种怀疑——或许根本就没有人到达这个地方。紧接着,“诗成独未题”表明尽管诗已经写完,但却还未曾命名,这可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确定。
“潮痕经雨在,石笋与杉齐”继续描绘自然景观,其中“潮痕”指的是海水冲刷后的痕迹,“石笋”则是长年累月被海浪磨损成尖锐形状的岩石。这里通过对比“石笋与杉齐”,突出了时间和自然力量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最后两句“谢守便登陟,秋来屐齿低”则描绘了诗人谢绝守护者邀请而选择攀登高处,以及随着秋天的到来,山峦变得更加险峻和深远。这里通过对季节变化的刻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孤独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二
病起情怀恶。小帘栊、杨花坠絮,木阴成幄。
试问春光今几许,都把年华忘却。
更多少、从前盟约。
拟待莺边寻好语,恍残红、零乱风回薄。
思往事,信如昨。清明寒食须行乐。
算人生、何时富贵,自徒萧索。
试著春衫从酒伴,乱插繁英嫩萼。
信莫被、功名担阁。
随分溪山供笑傲,这一身、闲处谁能缚。
琴剑外,尽杯酌。
念奴娇
吴东清胜,是吴山苍翠,吴江澄渌。
灵秀钟人文物盛,历历皆非凡俗。
而况君家,风流遗世,犹寄山阴曲。
继承才业,算来真是名族。
聊恁驻节重湖,惠歌仁咏,蔼丰年图录。
行看登庸归去后,谁展高才相续。
寿日称觞,一杯千岁,应见蟠桃熟。
祝君难老,为君还更再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