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祇 园 寺 唐 /綦 毋 潜 宝 坊 求 往 迹 ,神 理 驻 沿 洄 。雁 塔 酬 前 愿 ,王 身 更 后 来 。加 持 将 暝 合 ,朗 悟 豁 然 开 。两 世 分 明 见 ,馀 生 复 几 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坊(bǎo fāng)的意思:指珍贵的礼物或宝物。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豁然(huò rán)的意思:形容突然明白或猛然间豁然开朗的心情。
加持(jiā chí)的意思:指通过祈祷或神灵的力量给予保佑或增加力量。
朗悟(lǎng wù)的意思:指人的理解、领悟达到了深入而透彻的境地。
明见(míng jiàn)的意思:清楚明了的见解和观点。
神理(shén lǐ)的意思:指超越人类理解的神秘、奥妙之理。
往迹(wǎng j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行为留下的痕迹或迹象。
雁塔(yàn tǎ)的意思:雁塔是指唐代时期建于长安城外的一座塔,因其形状酷似飞翔的雁群而得名。成语“雁塔”比喻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地方。
沿洄(yán huí)的意思:沿着水流漂流,比喻随波逐流,没有主见或没有能力独立思考、行动。
- 注释
- 宝坊:指代某个神圣或历史遗迹的地方。
神理:指神秘的法则或精神力量。
沿洄:水流回旋,这里比喻道理的循环。
雁塔:佛教建筑,常用于许愿和纪念。
王身:可能指王者的灵魂或者某种崇高的象征。
加持:佛教术语,指通过祈祷或仪式获得的精神力量。
朗悟:清晰明白的领悟。
馀生:剩余的生命。
- 翻译
- 在宝坊寻找过去的踪迹,神明的道理在此驻留回旋。
雁塔是为了实现先前的愿望而建,王者之身再次显现于后世。
在黄昏时分加持的力量逐渐凝聚,清晰的领悟豁然开朗。
在这两世中我已分明看见,余生还能有多少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访古迹,追寻历史与宗教的思考情景。宝坊、神理、雁塔等名词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佛教文化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代僧侣修行和禅悦的生活状态。
“加持将暝合”一句,暗示了时间流逝与日落黄昏的氛围,也许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了这座寺庙。"朗悟豁然开"则表达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顿悟,是佛教中修行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是对轮回与解脱的深刻体会。诗人似乎在反思生命的无常和苦难,以及通过宗教信仰寻找超脱之路。这不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佛教哲学深度的领悟。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寺幽静、禅意盎然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解脱之道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阳日访马存秀才席上寄崔公太守
区区拖损一紬袍,行到郊居力已劳。
有命自知谁畏祸,无灾可避谩登高。
黄金菊满花情薄,白玉樽深酒兴豪。
尽日使君人不至,渊明吟醉也陶陶。
谁何哭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
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
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谁何哭,哀复哀。
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
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
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