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质(běn zhì)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或本质特征。
壁影(bì yǐng)的意思:指墙上的影子,比喻事物的形象或声誉。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不律(bù lǜ)的意思:不守纪律,不遵守规定或规矩
非时(fēi shí)的意思:不合时宜
高贤(gāo xián)的意思:指品德高尚、才德出众的人。
就此(jiù cǐ)的意思:指事情到此为止,以此为准,就在这个时候或地点。
觉非(jué fēi)的意思:觉得不对劲,感觉不真实或不可信。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隶书(lì shū)的意思:指古代的一种字体,也用来比喻书写工整规范。
林于(lín yú)的意思:指众多人或物聚集在一起。
时尚(shí shàng)的意思:指流行的、新潮的风尚和时尚的事物。
吾庐(wú lú)的意思:指自己的住所或居所。
犹然(yóu rán)的意思:仍然、依旧
篆隶(zhuàn lì)的意思:篆隶是指古代的两种不同的书法字体,篆字和隶字。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字的两个发展阶段。
- 鉴赏
这首诗以“咏画竹赠剑公”为题,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与诗人的深邃情感。
首句“何人操不律,种就此林于”,开篇即以疑问之语引出主题,仿佛在探寻竹林的来历,暗示这并非寻常之所植,而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存在。接着,“不异琅玕色,犹然篆隶书”,将竹子的颜色与书法艺术相联系,既赞美了竹子的色泽之美,又巧妙地将其比作篆隶书法,寓意其形态的庄重与内敛,同时也暗含了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纸光依本质,壁影荫吾庐”,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环境与氛围。竹子如同自然界的纸张,映射着阳光的光芒;而竹影则如同墙壁上的阴影,为居住的屋舍增添了一抹清凉与静谧。这一联不仅展现了竹林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竹子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它所带来的宁静与庇护。
最后,“总觉非时尚,高贤来伴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独特品质的欣赏与向往。在追求时尚与功利的社会背景下,竹子以其超凡脱俗的姿态,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诗人期待着与这样的“高贤”相伴,体现了他对真善美价值的坚守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与精神内涵,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