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回知(huí zhī)的意思:回报知恩图报。
解缆(jiě lǎn)的意思:解除限制或束缚,摆脱困境。
暮烟(mù yān)的意思:指夕阳下的烟雾,也比喻事物末期或衰落的景象。
日入(rì rù)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了。也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结或者事情的结束。
戍鼓(shù gǔ)的意思:指在戍守边疆时,夜晚鼓声传达警戒信息。比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棹讴(zhào ōu)的意思:指赞美、颂扬。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在繁昌浦停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面的宁静与动态,以及周围环境的生动画面。
首句“日入江风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夕阳西下,江面上微风轻拂的宁静景象。接着,“安波似未流”进一步强调了水面的平静,仿佛连波浪都停止了流动,营造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这两句通过观察岸边的变化,暗示船只正在缓缓移动,解缆后船体似乎也感受到了轻微的浮动,细腻地表现了船只活动对水面的影响。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远处烟雾缭绕的岛屿和飞向前方小岛的归巢之鸟,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机。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这两句则转向听觉描写,远处山间传来戍边士兵的鼓声,近处则是划船人悠扬的歌声,声音与景色相映成趣,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疑是辰阳宿,于此逗孤舟。”诗人表达了对当前所在地点的疑惑,是否已经抵达辰阳,还是暂时停留在繁昌浦,暗示了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对未知的好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旅愁和对远方的向往。
初谓山拂天,飞鸟不可度。
逡巡蹑危磴,乃即我行路。
百折顿攀援,十步九回顾。
高林忽在下,衣襟有云雾。
倒景犹照人,平地黯将暮。
方当日月过,似可捉乌兔。
飞瀑如天河,所少鹊成渡。
东北望故乡,江流莽倾注。
长风动万里,独立难久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