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望乡台》,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诗人描绘了一幅游子登高远眺,思念故乡的凄美画面。
首句“一登还一望”,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动作——登高远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描述,而是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每一次的登高,都伴随着一次对远方家乡的凝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渴望。
接着,“一望复惆怅”将情感推向高潮。每一次的眺望,都带来了更深的失落与哀愁。这种“复”字的运用,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反复波动,以及对故乡不可触及的无奈与痛苦。
“乡关望不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故乡,那个承载着诗人无数回忆与情感的地方,此刻却遥不可及,无法触及。这种无法实现的愿望,让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极致的悲凉。
最后,“泪落荒台上”,以形象的画面收尾。泪水,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是诗人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楚与哀伤。荒台之上,泪水滑落,不仅渲染了环境的荒凉,更凸显了诗人孤独与绝望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尽的哀愁。胡奎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对家的渴望与思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法实现愿望时的无奈与痛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生草为叶峭峰赋
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
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
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
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
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
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
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
凡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
彭泽虽爱菊,两院荒金钱。
濂溪空爱荷,开落秋风前。
峭峰山中客,道眼明先天。
一线同寿眼,万古长绵延。
君不见祖龙痴欲采为药,海山何处驾楼船。
霪雨中偶书所见
丙申二月七,是夕月离毕。
春云忽霮䨴,春雨复蒙密。
绵绵殆三旬,不见天上日。
谪官在淮甸,幽抱常郁郁。
岂无琅邪山,泥泞不可出。
空庭唯蚯蚓,得势互蟠屈。
乘兹积阴气,小穴恣出没。
山禽忽飞下,长嘴啄深窟。
倒曳方力争,强吞遽全失。
食土与巢林,上下非俦匹。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嗟嗟彼群小,倾夺事匪一。
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
如何役吾眼,瞻视此小物。
归来因浩叹,自悔成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