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县 宰 赴 召 宋 /萧 仲 才 出 宰 男 邦 过 冉 求 ,潦 江 木 落 四 番 秋 。主 恩 父 母 朝 天 去 ,失 哺 婴 孩 伏 地 留 。一 片 丹 心 深 国 虑 ,数 茎 白 发 为 民 愁 。邑 人 共 绘 生 祠 像 ,不 戴 貂 蝉 官 未 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不戴(bù dài)的意思:不戴指的是不戴帽子或不戴头饰,也可引申为不承担责任、不接受指导或不受制约。
朝天(cháo tiān)的意思:指向上延伸,直立而高耸。
出宰(chū zǎi)的意思:出外担任官职或做事。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貂蝉(diāo chán)的意思:指美女,尤指妖媚动人的女子。
伏地(fú dì)的意思:俯身至地,表示非常恭敬或低下的姿态。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木落(mù luò)的意思:指树叶脱落,也比喻人事物的衰败或失去原有的生机。
男邦(nán bāng)的意思:男性统治的国家或社会。
生祠(shēng cí)的意思:指为了纪念先祖而建立的祠堂。
四番(sì fān)的意思:四次;多次
邑人(yì rén)的意思:指乡里的人,也可指乡下人、土人。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婴孩(yīng hái)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或者新生的婴儿。
一片丹心(yī piàn dān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中充满了热诚和忠诚,形容对事业或信仰的坚定追求和忠心。
- 翻译
- 他离开家乡去辅佐冉求,经历了四次秋冬的变迁。
如同主上恩情如父母般离去,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地上哭泣。
他满腔赤诚忧虑国家,白发苍苍只为百姓的忧患。
乡亲们共同绘制他的生祠画像,但他并未因官位而停止为人民服务。
- 注释
- 出宰:离任去做辅佐。
冉求:人名,孔子的学生。
潦江:形容江水泛滥。
木落:树叶凋零。
番秋:四季更替。
主恩:君主的恩惠。
父母:比喻君主。
失哺:失去哺乳。
伏地:趴在地上。
丹心:忠诚的心。
国虑:国家的忧虑。
为民愁:为百姓担忧。
生祠像:为纪念某人而建的祠堂画像。
戴貂蝉:古代官员的官帽装饰,此处指做官。
官未休:官职还未结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萧仲才所作的《送县宰赴召》。诗中描绘了一位县令离任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惋惜之情。首联“出宰男邦过冉求,潦江木落四番秋”以历史典故起笔,暗示县宰如同古代贤臣冉求般才德出众,此时正值秋季,江边草木凋零,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颔联“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婴孩伏地留”运用比喻,将县令比作养育百姓的父母,他接受朝廷的召唤离去,犹如父母离开嗷嗷待哺的孩子,令人动容。颈联“一片丹心深国虑,数茎白发为民愁”直接抒发了县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因操劳而早生的白发。
尾联“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写当地百姓对县令的怀念,他们甚至在县令离任后仍绘制画像以示尊敬,希望他能继续为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挽留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对地方官员尽职尽责、深受爱戴的形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古八首·其六
高楼一何高,俯瞰穷山河。
秋风一夕至,憔悴已复多。
寒暑递推迁,岁月如颓波。
离骚感迟暮,惜誓闵蹉跎。
放意极欢虞,咄此可奈何。
邯郸多名姬,素艳凌朝华。
妖歌掩齐右,缓舞倾阳阿。
徘徊起梁尘,綷縩纷衣罗。
丽服秉奇芬,顾我长咨嗟。
愿生乔木阴,寅缘若丝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