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之下,有洙有泗。有蔚孔林,在泗之涘。
维彼圣人,教之诱之。凡厥有民,则而效之。
维彼圣人,覆之载之。凡厥有民,敬而爱之。
既诵其言,亦被其服。孰秣其马?于林之侧。
既诵其言,亦履其武。孰秣其马?于林之下。
六辔既同,周侯之东。荐之侑之,圣人之宫。
尼山之下,有洙有泗。有蔚孔林,在泗之涘。
维彼圣人,教之诱之。凡厥有民,则而效之。
维彼圣人,覆之载之。凡厥有民,敬而爱之。
既诵其言,亦被其服。孰秣其马?于林之侧。
既诵其言,亦履其武。孰秣其马?于林之下。
六辔既同,周侯之东。荐之侑之,圣人之宫。
不由(bù yóu)的意思:不由表示无法抵挡、无法控制,不由自主的意思。
笃生(dǔ shēng)的意思:笃生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忠诚奉献、恪守职责。
峨峨(é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壮丽。
皇皇(hu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威严庄重,威武雄壮。
孔林(kǒng lín)的意思:指思想深奥、博学多才的人。
六辔(liù pèi)的意思:指六种不同的马具,比喻各具特色的能力或才华。
鲁邦(lǔ bāng)的意思:指狡诈奸猾、欺骗狡猾的人。
尼山(ní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心境宁静,如佛家尼姑般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
跄跄(qiàng qiàng)的意思:形容走路蹒跚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趋跄(qū qiàng)的意思:形容行走不稳定,摇摆不定。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式昭(shì zhāo)的意思:形容言辞明晰,表达直接,没有隐晦之处。
洋洋(yáng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自豪、得意的样子。
由圣(yóu shèng)的意思:由圣指的是由圣人所创立或所遗留下来的,具有高尚品质或伟大成就的事物。
允臧(yǔn zāng)的意思:允许藏匿
此诗描绘了孔子及其圣德对民众的影响与教化,以及孔林作为圣地的庄严与神圣。开篇以“峨峨尼山”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尼山的巍峨,隐喻孔子的崇高地位。接着点明孔子诞生于此,为民众树立了道德与行为的典范。“尼山之下,有洙有泗。有蔚孔林,在泗之涘。”描述了尼山周边的自然环境与孔林的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随后,诗人通过“维彼圣人,教之诱之。凡厥有民,则而效之。维彼圣人,覆之载之。凡厥有民,敬而爱之。”强调了孔子在教育与道德教化上的贡献,以及他对于民众的关怀与影响。孔子不仅教导人们遵循他的言行,还以慈爱之心覆盖和承载着民众,使他们心怀敬意与感激。
“既诵其言,亦被其服。孰秣其马?于林之侧。既诵其言,亦履其武。孰秣其马?于林之下。”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孔子思想与道德规范对后世的影响,人们不仅学习并实践孔子的言论,还模仿他的行为举止,甚至在孔林周围照料马匹,以此象征对孔子精神的传承与膜拜。
“六辔既同,周侯之东。荐之侑之,圣人之宫。其音洋洋,其趋跄跄。其临皇皇,圣人允臧。”描绘了孔子在圣人之宫中的形象与威严,他的声音洪亮,步伐庄重,体现了孔子的高尚品德与智慧。
最后,“商氏图之,式昭其敬。载瞻载思,罔不由圣。”点明孔子的形象被记录下来,供后人瞻仰与思考,所有人的行为都深受孔子的影响与指导。整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圣德的赞美,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孔子思想对后世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