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郑观察士元闻报述怀·其二》
《和郑观察士元闻报述怀·其二》全文
明 / 佘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谁家招隐山东,岂为淮南树丛

合浦珠还偏按剑,苍梧鸟尽却藏弓。

高阳官罢名逾起,哀郢歌残思不穷

藻鉴纵教遗五咏,七贤早已山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穷(bù qióng)的意思:没有穷尽,无限的意思。

高阳(gāo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德高洁。

官罢(guān bà)的意思:指官员被罢免或撤职。

合浦(hé pǔ)的意思:指两个地方、两个派别、两个势力等合并为一个,形成统一的力量。

淮南(huái nán)的意思:指淮河以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团体的位置或地域范围。

七贤(qī xián)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七位有道德修养、品德高尚的贤人。

山公(shān gōng)的意思:指山中的老虎,比喻隐藏在暗处的凶恶之人。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树丛(shù cóng)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人多或事物密集的情况。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小山(xiǎo shān)的意思:指小而不起眼的山,比喻平凡、不起眼的人或事物。

阳官(yáng guān)的意思:指阳台上的官员,比喻在高位上指挥、控制他人的人。

郢歌(yǐng gē)的意思:指美好的歌声,也用来形容音乐动听、悦耳动人的声音。

藻鉴(zǎo jiàn)的意思:指以某事物为镜鉴,作为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早已(zǎo yǐ)的意思:早已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就已经完成或存在。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重山(chóng shān)的意思:指山峰叠嶂,形势险要。

珠还(zhū huán)的意思:指珍贵的东西被失而复得,比喻重要的人或物被找回或恢复。

合浦珠还(hé pǔ zhū huán)的意思:指珍珠回到了合浦,比喻失而复得,形容事物恢复原状或回到原来的地方。

鉴赏

这首明代佘翔的《和郑观察士元闻报述怀(其二)》以“招隐”起笔,描绘了一幅隐士归隐山林的画面,暗示了主人公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谁家招隐小山东",以设问形式引出,让人想象那隐藏在山间的隐居之所。

接着,诗人通过"岂为淮南桂树丛",表达了对繁华世俗的不屑,暗示了主人公志不在此,更向往清高之地。"合浦珠还偏按剑",运用典故,暗指主人公虽有才华,但仍保持警惕,不愿轻易展露;"苍梧鸟尽却藏弓"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隐逸之心。

"高阳官罢名逾起",借古人高阳酒徒之典,表明即使退隐后,名声反而更加显著;"哀郢歌残思不穷",则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深沉的忧国之情。最后两句"藻鉴纵教遗五咏,七贤早已重山公",以五言诗的失传和古代贤人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佘翔作为明朝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怀。

作者介绍

佘翔
朝代:明

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猜你喜欢

岩桂花

玉蕊琅玕树,天香知意薰。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0)

桐柏山郑先生斋

凿石引幽路,傍崖开碧庭。

棋留樵客坐,鹅博老君经。

竹榻朝吞日,松坛夜拜星。

山中有公事,鹤触杏花零。

(0)

晞渊仲斋避暑

避暑来高寺,终朝脱帽翁。

四檐青嶂下,一枕绿阴中。

云意看无尽,禽声听不同。

楼台城市有,何地觅凉风。

(0)

暮春

园林深处绿成堆,更著松阴一径苔。

烟欲过墙风约转,水将争港石冲回。

断云收雨鸠呼妇,嫩麦盈堤雉应媒。

独有残红春不管,等閒飞入酒卮来。

(0)

题金碧山水卷四首·其四

胸中得酒出孱颜,木叶森森岁暮残。

落墨不随岚气暝,几重山色几重澜。

(0)

梅亭

东风吹雨雨吹花,洗却阴沉放月华。

俗眼总嫌梅太白,嫦娥勾引莫云遮。

云浓更欲催诗句,风急花飞留不住。

使君唤客早评章,趁渠未点苍苔路。

夜阑留月迟春酌,生怕楼头吹画角。

更推银蜡上寒梢,冷艳烧春春未觉。

烛光炯炯花冥冥,花前醉倒唤不醒。

南枝自与北枝语,今夜诗工眼倍清。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