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菽(bàn shū)的意思:形容吃饭时只吃一半的菜肴,比喻只有一点点收获。
病身(bìng shēn)的意思:指身体生病。
彻贫(chè pín)的意思:彻底消除贫困,使人们摆脱贫困状态。
村路(cūn lù)的意思:指偏僻、狭窄的道路或地方。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老病(lǎo bìng)的意思:指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
历劫(lì jié)的意思:历经劫难,经历磨难。
沦落(lún luò)的意思:指人从富裕、尊贵的地位陷落到贫困、卑微的境地。
蹒跚(pán shān)的意思:形容行走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托钵(tuō bō)的意思:指僧人或出家人到外面的庙宇、寺院或信众家中乞讨饭食。
向风(xiàng fēng)的意思:朝着风的方向前进,比喻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
乡村(xiāng cūn)的意思:指农村地区,与城市相对。
以外(yǐ wài)的意思:表示除了某个范围或者某种情况之外的其他情况。
狺狺(yín yín)的意思:形容凶猛威武的样子。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门外汉(mén wài hàn)的意思:指对某个领域或专业一无所知的人,也可形容对某种事物一窍不通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多病的乞丐形象,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诗人以“历劫犹存老病身”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的年龄与身体状况,暗示了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苦难。接着,“频年沦落向风尘”一句,进一步描述了这位老人多年漂泊、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沧桑感。
“一筇以外无馀物,半菽难求叹彻贫”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描写(一根拐杖和难以获取的食物),生动地刻画出乞丐生活的贫困与艰难。这里不仅体现了物质上的匮乏,也暗含了精神上的孤苦与无奈。
“笑我永为门外汉,问谁能识市中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冷漠与人情淡薄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与无奈。最后一句“蹒跚托钵乡村路,黄犬狺狺慎莫嗔”,描绘了乞丐在乡间小路上蹒跚前行的场景,黄犬的吠声虽显得有些突兀,但实际是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冷漠与不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乞丐生活境遇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以及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同情。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怀诗十三首·其五
立象昭回,阴阳攸经。秋风夙厉,白露宵零。
修林凋殒,茂草收荣。良时忽迈,朝日西倾。
有始有终,谁能久盈。太微开涂,三辰垂精。
峨峨群龙,跃奋紫庭。鳞分委瘁,时高路清。
爰潜爰默,韬影隐形。愿保今日,永符修龄。
玉山佳处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得夜字
朝发吴王城,轻舰从东下。
落日荡柔橹,暮抵玉山舍。
张灯共清燕,寂寂西园夜。
珠斗当层楼,银月照芳榭。
坐客盛文彦,逸气凌曹谢。
鸣琴聆妙音,使我忧心写。
率意阮生狂,明晨还独驾。
赋得乌夜啼送苏彦刚奉母归汴
城头月白乌夜啼,上下择木不肯栖。
昔日养雏今已飞,哑哑唤母登好枝。
乌啼亦有树,子行得无归。
车中娘娘发素垂,綵旌日向东京驰。
东京土美桑枣肥,衣食可以无寒饥。
乌夜啼,啼何为,岁将晏矣归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