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其五》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穿凿(chuān záo)的意思:指为了证明或辩解自己的观点而刻意曲解事实或引用不恰当的例证。
故道(gù dào)的意思:故道是指已经废弃或失去用途的道路,也用来比喻旧时的办法、思想或观念。
官寺(guān sì)的意思:指官员的私人宗庙或私人领地,也用来形容官员的权势和势力范围。
民居(mín jū)的意思:指普通百姓的住宅,泛指民间的居所。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时水(shí shuǐ)的意思:指时光如水流转,转瞬即逝。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万顷(wàn qǐng)的意思:指面积广阔,辽阔无垠。
亡故(wáng gù)的意思:亡故指人的死亡,特指亲人或至亲的死亡。
用功(yòng gōng)的意思:勤奋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浊河(zhuó hé)的意思:指水流浑浊、不清澈。
- 翻译
- 汉代时这里的水域广阔达十万顷,官府寺庙和居民的房屋都坐落在浑浊的河流两岸。
难道一定是九条水渠失去了原来的河道吗?其实只是因为过度开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 注释
- 汉时:指汉朝时期。
水占十万顷:形容水域面积广大。
官寺民居:官府、寺庙和民居。
浊河:水质浑浊的河流。
九渠亡故道:九条旧有的水渠消失或改变河道。
穿凿:挖掘、开凿。
用功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中,黄庭坚以汉代为例,描述了当时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对黄河的治理。他指出,汉代时黄河水面广阔,占据了十万顷的土地,河流不仅流经官府寺庙,也包括民居,可见其规模之大。诗人接着提出疑问,是否真的是因为九条水渠失去了原有的河道,还是过度的挖掘和改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通过这个问题,黄庭坚暗示了过度的人为干预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