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饮 酒 其 五 魏 晋 /陶 渊 明 结 庐 在 人 境 ,而 无 车 马 喧 。问 君 何 能 尔 ?心 远 地 自 偏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山 气 日 夕 佳 ,飞 鸟 相 与 还 。此 中 有 真 意 ,欲 辨 已 忘 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结庐(jié lú)的意思:搭建房屋;建造房屋。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能尔(néng ěr)的意思:能力强大,能够胜任。
人境(rén jìng)的意思:指人类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日夕(rì xī)的意思:日出和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
山气(shān qì)的意思:指山的气势或山中的气候。也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志向或气魄。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心远(xīn yuǎn)的意思:心灵宽广,胸怀远大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远地(yuǎn dì)的意思:指远离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真意(zhēn yì)的意思:真实的意思或真正的含义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注释2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
魏宫之废知几春,其间万事成埃尘。
唯有昭阳殿瓦不可坏,埋没旷野迷荒榛。
陶甄之法世莫得,但贵美璞踰方珉。
数百年来取为砚,墨光烂发波成轮。
求之日盛得日少,片材无异圭璧珍。
巧工近岁知众宝,杂以假伪规钱缗。
头方面凸槩难别,千百未有三二真。
我来本邦责邺令,朝搜暮索劳精神。
遗基坏地遍坑窟,始获一瓦全元淳。
藓斑著骨尚乾翠,夜雨点渍痕如新。
当时此复近檐溜,即以篆字花其唇。
磨砻累日喜成就,要完旧质知无伦。
吾才寡陋不足称,思与好古能文人。
好古能文今者谁,武宁秘书章表民。
无诗尚欲两手付,何况大雅之奏闻铿纯。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宋·韩琦】魏宫之废知几春,其间万事成埃尘。唯有昭阳殿瓦不可坏,埋没旷野迷荒榛。陶甄之法世莫得,但贵美璞踰方珉。数百年来取为砚,墨光烂发波成轮。求之日盛得日少,片材无异圭璧珍。巧工近岁知众宝,杂以假伪规钱缗。头方面凸槩难别,千百未有三二真。我来本邦责邺令,朝搜暮索劳精神。遗基坏地遍坑窟,始获一瓦全元淳。藓斑著骨尚乾翠,夜雨点渍痕如新。当时此复近檐溜,即以篆字花其唇。磨砻累日喜成就,要完旧质知无伦。吾才寡陋不足称,思与好古能文人。好古能文今者谁,武宁秘书章表民。无诗尚欲两手付,何况大雅之奏闻铿纯。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2067c6959fdd888691.html
难老泉
晋源发滥觞,勃勃涨春绿。
泓然一鉴閒,俯视神意肃。
游鯈何太繁,戢戢闹如粥。
乌能污吾清,更足示容蓄。
中或起蛟龙,威怒鼓天福。
膏泽被九区,灵德潜山麓。
平时任疏达,所存终海渎。
常丰沃稻粱,馀润沾花木。
伊予临此泉,自得仁人勖。
奚专智者心,奔走无停躅。
上享郊庙.禋郊
回仗由黄道,鸣銮入翠宫。
忾思文武侑,诚与地天通。
登陛行裀彻,终祠坐幄空。
风云归绝域,星斗下遥穹。
壝际柴烟白,龛层烛焰红。
气祥书鲁观,福嘏萃尧躬。
海上鸡星动,楼前马队雄。
仆臣殊幸会,独得近重瞳。
三高僧诗.越之彻如冰雪
彻公之清若冰雪,高僧天资与人别。
三十能诗名已出,名在诗流心在律。
不殊惠远殊惠休,皎然未合谁与俦。
白云萧散何定止,忽入关中访包李。
孤清难立众所沮,到底无辜中非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彻公怀德成祸胎。
古人已往不复叹,为尔为诗遗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