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免遭田甲,谁能让尉佗。
舆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觌所作的《宿太湖口二首》之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溺灰不辞辱”以“溺灰”比喻人生的苦难与挫折,表达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接着,“箕踞未易诃”中的“箕踞”是一种随意、放旷的姿态,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面对世俗的束缚和压力时的自由洒脱,不轻易被他人所责难。
“仅免遭田甲,谁能让尉佗”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田甲和尉佗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田甲和尉佗的故事分别出自《史记》,前者是汉初的酷吏,后者是南越王赵佗,两人都曾经历权力的高峰与低谷,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舆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死、鬼神的思考。诗人将自己比作鬼魂,需要“舆粮”(即车马和粮食)来陪伴,同时也借助“分灯”(可能指灯油或灯火)驱散心中的恐惧与困扰。“遣诸魔”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负面情绪的斗争与超越。
最后,“酒中有真觉,一梦到无何”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虚幻、清醒与醉梦之间界限的探索。在酒中寻找真实的感觉,在梦境中寻求解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自我认知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超越物质世界束缚的追求。
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
烟霞极目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
明日一百五,春风馀几何。
愁随新火出,病忆故人多。
草色墙阴合,花香宿雨和。
耿怀殊不寐,终夕扣壶歌。